锡耶纳(从大教堂到市政厅:中世纪晚期锡耶纳的城市空间转型)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从大教堂到市政厅:中世纪晚期锡耶纳的城市空间转型

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布局,既有教会主导的因素,也有领主和贵族的因素。当进入中世纪晚期以后,随着城市新型阶层的出现,城市公共空间的主导者,也会出现新的转化。

以意大利的城市锡耶纳为例,其公共空间的主导变化,在中世纪晚期就迎来了巨大变化。市中心的大教堂,起初是城市的主要公共活动区域。

但是从14世纪开始,随着市政厅的修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心便出现了转移。这种微妙变化的背后,体现的是城市经济架构的改变,以及经济变迁下城市权力的转移。

锡耶纳是一个山城,这个特点注定了它从一开始建城,就不是以中心为导向而向外扩展的。按照山脉的走势,城市逐步形成了建设在山丘之上的三个区域。三个区域之中,主城区是教会的驻地所在,这是中世纪早期西欧所有城市的显著特色。

以教会为重心的公共空间的建设

在12世纪,整个城市内最主要的建筑便是教堂。围绕教堂修建的中心广场,是整个城市主要的公共活动空间。这个区域既是全城的宗教活动中心,也是城市的政治生活区域。而且,锡耶纳在彼时还是主教的驻地,因此其宗教和政治地位就显得更高了。

以教会为重心的公共空间的建设,在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之前,是重中之重。主教教堂在12世纪末大规模兴建,13世纪又进行了扩建和修复。整个扩建的时间,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

大教堂的外部,全部是由大理石构成,教堂的顶部以及其他配套建筑,一直到1264年前后才彻底完工。以大教堂为中心的建筑,是锡耶纳城市公共空间的主体所在。除此之外,各贵族家庭的宅邸,又构成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另一重布局。

贵族家庭的宅邸,又分成了不同的聚居区,这些建筑虽然没有教堂宏伟,但同样也十分的奢华。当时,锡耶纳城内主要的家族,是乌古基耶里家族。此外,还有萨林贝尼等其他贵族家族势力。这些贵族宅邸的主要特色便是城堡化和防卫化。

所有宅邸的附近区域,都建造有配套的塔楼和城墙,每个家族都控制着一片区域,有时候彼此之间还会发生战争和械斗。

在13世纪,整个锡耶纳城内的塔楼,居然多达56座。单单从这一点便能看出,彼时的贵族之间,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共识。

教会和贵族构成了城市的上层,而其余的公共活动空间,在12世纪和13世纪,几乎没有任何发展。城市的公共行政人员,既没有自己的办公场所,更不可能有自己的官邸。

日常生活中,城市管理者租赁贵族的房屋作为办公场所,工作之外他们则居住在教会。如此一来,城市具体管理者的公共活动区域,便具有了很大的流动性。而且,城市内遇到一些大型的会议,只能在教堂里召开。

早期的锡耶纳城,没有公共空间意识

在13世纪后期,教会不允许城市会议在教堂内召开。从那之后,很多会议召开的时候,只能租赁贵族的宅邸来进行。于是,锡耶纳各个大贵族的家里,都曾做过城市会议的场所。

从这一点就不难看出,早期的锡耶纳城内,完全没有公共空间意识。无论是教会还是贵族,他们并不对城市的具体管理负责。尤其是教会,虽然占据了城市公共空间的中心区域,但除了宗教活动,城市的世俗事务,教会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至于城市内的各大贵族,因为此时的各家族,还是浓厚的封建领主意识,他们只对自身拥有的领地负责,而对于人口聚居区的城市事务,也没有多大的兴趣。

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当城市经济的结构逐渐发生改变后,新兴的城市阶层,需要拥有自己的公共空间,来为各自的需求和利益发声。由此,便逐渐促成了城市公共空间的位移和转型。

但在这之前,整个锡耶纳的城市布局还是一盘散沙。教会不管理世俗的事务,贵族们各自防范,由于商业规模还不发达,其他阶层的公共活动空间,仅限于规模不大的集市。而当工商业活动逐步成为重要的日程时,这种情况开始渐渐改变了。

新兴市民阶层扩大,公共空间意识产生

从12世纪开始,商业活动逐步蔓延到了意大利乃至整个西欧。经济规模提升,城市化的发展水平与日俱增,集市的规模更是前所未有。在锡耶纳,手工业者借助于城市化发展形成了一定的行业规模。

那些陡然而富的商人和银行家,更是拥有了大量财富。他们和手工业者组成的各类行会,共同构成了新兴的市民阶层。可是,他们这些新兴的阶层,虽然拥有了财富和经济地位,但还没有政治地位。

这些人都还是平民阶层,有些人的出身更是低微。比如吉尼巴尔杜斯,他原本是农民,后来成为了锡耶纳的富商,他娶了贵族的女儿,还为父亲专门购买了一座修道院。

就像吉尼巴尔杜斯一样,新兴的阶层为了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有钱后都会拼命购买土地房产,以便让自己晋升成为新的领主。

如此一来,新兴的领主和旧贵族之间,因为土地和商贸上的纠纷,便出现了各种矛盾。在13世纪,整个锡耶纳,圭尔纳和吉伯林两大家族,一直在斗争。

有时候矛盾扩大,斗争还会波及到平民阶层。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城市公共利益,便越来越多的被提上了日程。毕竟,平民阶层还是占据多数,他们为了维护城市社会的正常秩序,屡次反对贵族之间的械斗。

为了形成威慑力,锡耶纳在后来专门成立了维护秩序的部队,部队规模为3000人。部队的首领,是从平民中间选取产生的,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维护城市的和平和稳定。除此之外,城市管理者还一再禁止贵族私自修建塔楼和城垛。

渐渐的,锡耶纳城市内的平民阶层,便有了公共空间意识。尤其是从13世纪后期开始,城市的政治架构更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平民阶层开始参与到城市的管理事务

平民阶层逐步参与到了城市的管理事务中,打破了贵族和教会主导的寡头政治模式。这些平民阶层来自各行各业,比如鞋匠、律师、医生、面包师等等。但在参与的过程中,新兴的权贵比如富商和银行家,也曾想垄断城市的管理权力。

在具体的城市管理上,新阶层以财富作为衡量的主要标准,过去的领主和旧贵族,则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经济发展的优势,让平民阶层有了参与的机会,但就长期发展来看,新兴的城市权贵阶层,还是逐步把持了城市的管理权。

即便如此,在13世纪到14世纪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平民阶层作为重要的政治力量,还是在城市的管理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锡耶纳城市内的市政厅、城市广场,以及其他公共建筑,都是在这期间逐步修建起来的。市政文化形成的背后,是人们公共意识的不断觉醒。

整个14世纪,围绕市政厅的修建都在有序推进。1344年,随着市政厅塔楼的竣工,高达102米的塔楼,成了锡耶纳城内最高的建筑。从那之后,城内不再允许贵族私自修建塔楼,而且高度也绝对不能高过市政厅的塔楼。

城市公共空间的权威和意识,也就这样一点点建立起来了。当城市的大型会议不再去教堂,而是在市政厅举行的时候,即意味着锡耶纳城市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同安影视城门票(免票第一天,坐车近40站来厦门这个影视城,人少仿佛穿越到北京)
下一篇:锡耶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