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乌旗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草原风光秀丽,旅游文化特色鲜明,被誉为“搏克健将摇篮、蒙古长调之乡、民族服饰之都、游牧文化之源”,发展草原特色旅游业、民族文化产业优势得天独厚。
——“民族服饰”之都
蒙古族的服饰具有自己的审美特征,西乌旗蒙古族特别偏爱鲜艳、光亮的颜色,同时也十分崇尚白色和蓝色这样一些纯净、明快的色彩。
——“旅游文化”之源
乌珠穆沁蒙古族传统的娱乐活动主要有赛马、摔跤、射箭、音乐舞蹈等等。赛马、射箭、摔跤被蒙古人民誉为“男儿三艺”。
蒙古族传统主食为手把肉,成年羯羊从宰杀到上席仅三刻钟左右,火候之嫩可与涮肉妣美,味道之鲜涮肉望尘末及。
乌珠穆沁蒙古族热情豪放,崇尚礼仪,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长幼路人见面先问好,后问话,客人至,敬茶、敬酒。节日或贵客至,互赠哈达,敬美酒,盛情款待。
——“摔跤健将”摇篮
西乌珠穆沁旗是蒙古博克的“健将摇篮”。十九世纪的传奇人物都荣扎那、国家级博克运动健将僧格、额日登巴雅尔、关其格扎布等都是乌珠穆沁草原养育的英雄健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西乌旗培养和输送了数百名优秀搏克选手,其中,国家级搏克运动健将就有40多名,体育健儿多次在区内外重大比赛中勇创佳绩。
——“蒙古长调”之乡
乌珠穆沁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由于长期生活在广阔无垠的大草原上,形成了一种粗犷、豪爽的音乐艺术风格。歌喉高昂,悠扬动听,舞蹈欢快而刚劲,表现出膘悍豪放的民族风格。
西乌旗人文景观众多,生态奇特,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近几年来,西乌旗委、旗政府把旅游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产业之一,重点进行培育和扶持。草原旅游作为一项新兴产业,蒸蒸日上,逐步展现出勃勃生机。
乌珠穆沁旗地处中纬度内陆地区,属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大路性气候,西乌旗位于华北、东北结合部(东经116°21′-119°23′,北纬43°52′-45°23′),是距北京最近的草原牧区、京津地区的重要屏障。旗府所在地巴拉嘎尔高勒镇距北京直线距离500多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