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华东收藏的清道光精刻本《山家清供》
许华东收藏的清道光精刻本《山家清供》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本我收藏的珍稀老食谱——《山家清供》。
是书:清道光精刻本,自然旧,竹纸线装,长24cm*宽15cm*高约1cm,刻印精美,纸墨明湛,镌刻精整,存世较少。二卷,102节。另,附“茶供”、“新丰酒法”二节。
许华东收藏的清道光精刻本《山家清供》
作者是林洪,字龙发,号可山。南宋晋江安仁乡永宁里可山(今石狮市蚶江镇古山村)人。宋绍兴间(1137-1162年)进士。善诗文书画,著有《西湖衣钵集》、《文房图赞》;收入《千家诗》的诗有《宫词》二首、《冷水亭》一首。林洪对园林、饮食也颇有研究。著有《山家清供》二卷和《山家清事》一卷,常被后人引述。
许华东收藏的清道光精刻本《山家清供》
《山家清供》是南宋一部重要的烹饪著作。它不单单只是记录食谱,有出处、有轶闻,常以一则典故的形式来记录一则食谱,妙趣横生,就像是古代的《深夜食堂》。
许华东收藏的清道光精刻本《山家清供》
清供者,文人清雅之用度是也。古时候文人也有恋物癖,案头总讲究摆点与办公无关的小东西,诸如盆景、香炉、古董、奇石、花果、佛手之类,就像现在上班族电脑前摆放的玩偶或者多肉。《山家清供》中的“清供”,指的并不是器物层面。
这本书一共记载了一百零四道菜,然而它又不仅是一本食谱。每道菜都有各自的使命,启发人们如何在一饭一蔬里发现生活之美,体会人生哲学。
许华东收藏的清道光精刻本《山家清供》
每篇都取一个雅致有趣的名字,介绍其用料、烹制方法、药用价值,行文间有涉掌故、诗文,其中苏轼、杨万里、黄庭坚出镜率甚高。
其中有趣的典故,例如《冰壶珍》:
太宗问苏易简曰:“食品称珍,何者为最?”对曰:“食无定味,适口者珍。臣心知齑汁美。”太宗笑问其故。曰:“臣 一夕酷寒,拥炉烧酒,痛饮大醉,拥以重衾。忽醒,渴甚,乘月中庭,见残雪中覆有齑盎。不暇呼童,掬雪盥手,满饮数缶。臣此时自谓上界仙厨,鸾脯凤脂,殆恐 不及。屡欲作《冰壶先生传》记其事,未暇也。”太宗笑而然之。后有问其方者,仆答曰:“用清面菜汤浸以菜,并消醉渴一味耳。或不然,请问之冰壶先生。”
"冰壶珍"
太宗皇帝问苏易简,什么食物最珍奇?结果人家苏易简答,隔夜的菜汁最珍奇……这道理就和饿了之后的东西最好吃,渴了之后的东西最好喝一样吧。“食无定味, 适口者珍“,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谨记之。
又例如《银丝供》:
张约斋镃,性喜延山林湖海之士。一日,午酌数杯后,命左右作银丝 供,且戒之曰:“调和教好,又要有真味。”众客谓必脍也。良久,出琴一张,请琴师弹《离骚》一曲,众始知银丝乃琴弦也。调和教好,调弦也;要有真味,盖取 渊明琴书中有真味之意也。张,中兴勋家也,而能知此真味,贤以哉!
“银丝供"
说的是张约斋这人好客,有天他又约了一帮人来家玩,喝了几杯后,叫下人上“银丝供”这 道菜,说这味道好极了,众人想,这一定是脍(细切的肉)吧,结果人家端出来一把琴,琴师谈了一曲《离骚》这就完了……这是书里唯一一道有菜之名,而无菜之 实的食谱,看了心里一边觉得这是玩儿我吧,一边还觉得这张约斋有点萌~~
再例如《真汤饼》:
翁瓜圃访凝远居士,话间,命仆:“作真 汤饼来。”翁讶曰:“天下安有‘假汤饼’?”及见,乃沸汤泡油饼,人一杯耳。翁曰:“如此则汤泡饭,亦得名‘真泡饭’乎?”居士曰:“稼樯作甘,苟无胜食 气者,则真矣。”
"真汤饼"
翁瓜圃拜访凝远居士,凝远居士让下人上“真汤饼“来,翁瓜圃很纳闷,难道还有“假汤饼”吗?但是人家凝远居士解释了,什么叫“真”呢, 田蔬所做,没有肉荤,那么就叫做“真”。其实也蛮有趣的。
诗词典故也挺多,其中出镜率最高的当属苏轼。涉及诗词典故的不下六十种,而涉及 苏轼的近十二种(粗略估计,“豆粥 、蟠桃饭、黄金鸡、玉糁羹、傍林鲜、元修菜、骊塘羹、东坡豆腐 、牛尾狸、茶供、碧筒酒、木鱼子”中都有涉及)。
吃可以不只是果腹,而享受食物的心态,也正是过人生的方式,朴素、随性。天下美味不在奢华,粗茶淡饭才是益于身心的良药。就像西美尔说的,吃吃喝喝是人类最共通的一件事,但正是在这最司空见惯的事情里,每个人显现了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趣味、情怀、信念。
“食无定味,适口者珍”,美食的至高境界是适合饮食者的口味,喜欢的就是最好吃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