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古城上央视 市民观后感慨多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div > div.gl-main.clearfix > div.xl-tit > div.all-title > p" tabindex="0" aria-label="正文区,西昌古城上央视 市民观后感慨多" aria-autolabel="true">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CCTV-4)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七季54集《西昌——川南春城生生不息》于8月15日,在网络和电视两个渠道同时播出。纪录片通过“一条灵关道”被打通,追溯了古城的来源;通过古城墙的修复,讲述了古城的历史由来;通过老城区九街十八巷,展示老城人们的生活现状;通过成昆铁路的修建,让人铭记英雄事迹;通过国家级非遗——西昌邛都洞经古乐,体现了西昌对非遗的传承保护;通过“月月有花开”,描绘出了四季如春的西昌美景;通过“北斗导航卫星从这里升空”,展现了西昌已成为一座现代科技之城;从邛海湿地的保护,道出了西昌对生态环境的重视。

从古城到新城,通过采访关注西昌历史文化的数名人物,将人的叙述与景物等串联起来,梳理了西昌的历史脉络和文化脉络。片中多次出现“古城墙上的黄葛树”,以它来比喻西昌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力量。

为了推广纪录片《西昌——川南春城 生生不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4还特意做了两个近1分钟的宣传片预热,其中一个宣传片名为《西昌古城,今晚10点,CCTV4见!》,主要是将26分钟的纪录片剪辑成了一个54秒的大致介绍片子内容的短片;另一个名为《西昌古城即将上线!月亮湖公园超美夜景来预热!》,通过美丽的月亮湖公园的夜景,来吸引大家收看节目。


截至8月18日早,“央视频”网络平台的《四川“小春城”,快来这里感受舒适生活吧!》已达到8万次观看量,评论区的网友们纷纷评论道“世外桃源一般的小春城”“西昌的蓝花楹美极了”“节目组太厉害了,用城墙上的黄葛树体现出这座古城的强大生命力,讲述一座城的精神!”“漂亮的千年古城,太漂亮了,有种历史的厚重感!”“在以前的节目里,我们关注过同样位于凉山的礼州古城、会理古城,而西昌古城的故事,则是节目里再一次讲述凉山的乡愁故事。”……

那么,西昌市民对这部纪录片又有何感想呢?对此,记者采访了多位西昌市民,他们或长期居住在西昌,或将西昌视为第二故乡,来听听大家的感受吧。


蔡应律:古城墙上的黄葛树,给人一种生生不息的感觉

西昌作为西南重镇、川滇结合部,地处西南腹地,同时又地处边疆,从西汉时期汉武帝打通西南这片神秘而广阔的土地,还是得力于司马相如,他通过23年的艰难险阻打通灵关道后,西昌便开始被开发。

摄制组将丝绸之路、灵关道、洞经音乐、成昆铁路、西昌卫星发射基地、老城的九街十八巷等这些亮点串联起来,就勾勒出了古城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尤其是黄葛树这个点抓得很好,很有标志性,因为它有强大的生命力。以前有着这样的传统,修建庙宇和会馆时,都会在门口栽种黄葛树,象征着顽强的生命力。西昌现在还有很多地方有着树龄高、越长越旺盛的黄葛树,特别是古城墙上的,给人一种生生不息的感觉。

从2000多年前到现在,外来人口源源不断地到西昌来,能够住下来,还能够发展,就表明了西昌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适应人们生长发展的地方,西昌的文化也就显示出了多元化和包容性。

我得知很多人都觉得这个节目做得好,尤其是生长在西昌、现在在外地工作和生活的这部分人,他们都通过节目记住了乡愁,为家乡变得越来越好而自豪,在他乡祝福家乡。


曾光福:城市的历史,是乡愁的记忆

每天上下班,我都要穿过大通门和安定门,有时感觉像穿越历史的隧道。那个时代,城门洞是城市的“眼儿”,往里,能看见烟火气的生活,往外,能看见不一样的世界。过去的时光停留在某个角落,通过古老的城墙,我看见了曾经黑白的我们和现在彩色的世界,它静默地矗立,看岁月的更迭。

一座古城在历史的岁月中更迭延续,一定有她的文化内涵和文脉传承。城市的历史,是乡愁的记忆,家乡的味道,是永恒的味道。走遍千山万水,还是家乡最美,吃遍大江南北,怀念家乡滋味,任你漂流到哪里,你的根依然在那里。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留得住乡愁,守得住初心。

我们在生活中忙忙碌碌,忘记了路边的花草树木,忽视了我们朝夕生活的这座小城的前世今生。《记住乡愁——西昌,川南春城,生生不息》节目,打开了我们记忆的闸门,静下心来回忆那些淹没在岁月长河中的点点滴滴,品味我们赖以生存的这座小城的酸甜苦辣与活色生香,忽然发现她竟然是那样的钟灵毓秀,那样的人杰地灵,故乡原来是如此的美好,乡愁竟然也是这样的浓烈。

贾平凹先生在小说《暂坐》开篇中写了一副对联:“南来北往有多少人忙忙,爬高走低何不停下坐坐?”在喧嚣的尘世中,我们何不抽出一点时间停下来暂坐一会儿,聊点历史典故,谈点柴米油盐,拉点家长里短,品点香茗美味。这些美好都仰赖于我们这一方安宁祥和的平原和这一池温婉如玉的湖水。爱上一座城,喜欢身边的人,这种幸福止于唇齿,掩于岁月,流年笑掷,未来可期。


蒋元顺:西昌乡情好故事,真诚质朴

古老的城,穿越历史岁月隧道,西昌的老城、古井、城墙、老树,淋漓尽致,在我们眼前一一呈现。《记住乡愁》栏目摄制组再次来到西昌拍摄纪录片,令人感动。记得2017年,他们曾经到过西昌拍摄礼州古镇,拍摄内容在《记住乡愁》第三季第53集播出,成为了大家茶余饭后、转发在朋友圈和抖音上的热门话题。

西昌古城好风光,记忆难忘;西昌的乡土乡情故事,真诚质朴,让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在岁月中,在探寻民族的文化历史发展脉络时,产生了许多感慨。

有时候陪从成都来的朋友,逛一逛西昌的老城和新城。向他们介绍西昌的古村落、民俗和历史文化,以及西昌方言的发展变化。有时会情不自禁,轻轻扣击大通楼的古老城砖,侧脸静心倾听古城。陪朋友们走在西昌古城老巷和老宅,仿佛看到了古稀之年、耄耋之年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是那么亲切感人,激荡人心!记住乡愁,热爱家乡。


王仁刚:把两千多年的文化故事讲在一起

节目做得很好,主题明确,精心打磨,美不胜收,西昌特色鲜明,把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故事讲在一起,深刻挖掘西昌精神文化和发展历程,让我们记住了乡愁,真不容易啊。节目内容丰富,可以看出摄制组走了很多地方,收集了很多素材,十分辛苦。西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需要深入挖掘传承保护,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今后还需要各方面去努力。

陈誉萱:“画友”说有机会一定要到西昌转转

“礼乐”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洞经音乐的歌词内涵和儒家文化密不可分。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说:“从学习《诗》开始,把礼作为立身的根基,掌握音乐使所学得以完成。”韩定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邛都洞经音乐传承人)老师以前常提到洞经音乐宣扬的是“仁义礼智信忠孝善”,它和儒家文化是相吻合的,这些美德的修养是为了上下有序、社会安宁。

片中介绍西昌二中时提到的“登高必自卑静对泸山独开生面,盈科而后进纵观邛池好溯源头”这幅对联很励志,我以前在二中上的初中,现在变化真是翻天覆地。看到学生走进校园内的研经书院,看到西昌清代著名画家马骀的简介和他创作的“邛都八景”画面,我感到震撼,马骀学习国画的求学经历值得莘莘学子学习。

我远在新疆的“画友”说来四川只到过成都,不知道西昌有古城,还有美丽的邛海,看了这部纪录片,“画友”说有机会一定要到西昌转转。

张城(网友):第二故乡“西昌古城”明天会更美好

我是CCTV4频道的忠实观众,昨晚刚看过“介休古镇”,赞叹不已,今晚意然迎来我的第二故乡“西昌古城”,非常高兴。我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从上海同济大学毕业分配到西昌工作的,五十多年来参与了中国西昌航天城的规划、卫星发射中心和卫星发射场的选址、征地移民、规划和建设。亲身见证了西昌从一座小县城成长为四川攀西地区重要的城市。我相信,西昌的明天会更美好!感谢央视总台制作的精美节目!(记者 寒梅)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鸟取大学,日本的奈良县有什么大学?
下一篇:龙御(细数古龙笔下《边城浪子》之五大高手实力排名,傅红雪不是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