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经:东营市——潍坊市——滨州市
线路:封庙村团支部旧址纪念馆→红高粱抗战纪念馆→庄龙甲故居党性教育基地→张玉山故居→李植庭纪念馆→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渤海革命老区红色教育基地
①封庙村团支部旧址纪念馆
封庙村团支部旧址建于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封庙村,它的建成和使用,开辟了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新思路。团支部旧址结合团队仪式教育,树牢思想引领旗帜。围绕“传承红色基因”这一主线,深挖李耘生等广饶革命人物事迹,推出一批具有强烈感染力、重要影响力的红色教学专题。结合青马工程实施,组建“青马讲师团”,将现场教学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充分将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②红高粱抗战纪念馆
红高粱抗战纪念馆位于山东省高密市东北乡,展厅面积1500平方米,2018年12月对外开放,属非国有博物馆,归高密市文化和旅游局管理。目前,年接待观众量超过10万人次。现有文物藏品2620套,实际件数为3210件,其中珍贵文物107件,包括中共高密游击队相册、我方缴获的日军中将披风、日军记载许世友的情报、中共军队夏庄讨伪战原始报告等。基本陈列以“孙家口伏击战”为主展区,另设“日军在胶东”、“世界反法西斯”、“中共抗战”、“印象红高粱”四个分展区。红高粱抗战纪念馆致力于讲好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已被命名为潍坊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东省红色研学基地。
③庄龙甲故居党性教育基地
庄龙甲故居党性教育基地始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庄龙甲于1903年12月6日生于此居。1925年2月,庄龙甲同志在此建立了中共潍县第一个支部;1926年6月,中共潍县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后,许多重要会议和活动在此进行;1928年2月,庄龙甲在此建立了潍县第一只革命武装--潍县赤卫队。庄龙甲故居党性教育基地结合现场参观讲解、影像教学、重温入党誓词、笔墨纸砚分享心得等方式丰富教学资源与形式,使广大学员重温庄龙甲同志的壮烈一生,帮助广大学员深刻领悟到龙甲精神的历史贡献和时代内涵,补足“精神之钙”,点亮“信仰之灯”,熔铸“信念之魂”。
④张玉山故居
张玉山故居,位于寿光市台头镇张家庄。该村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张玉山故居又是潍坊市第一个党支部——寿广支部以及第一届寿光县委成立旧址。2012年,寿光市投资60万元,整修了张玉山故居,并进行了布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革命先驱张玉山为寿光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而不懈奋斗的壮丽人生。2012年6月,张玉山故居被确定为“潍坊市党史教育基地”。
⑤李植庭纪念馆
植庭红色教育基地位于植庭学校的旧址,植庭学校的前身叫双凤小学,是在1915年由崔家庄革命老前辈李植庭自筹资金创办。双凤学校是寿光党组织早期活动的中心,集聚了3个第一:寿光县第一次党代会在这里召开,共青团寿光地执委在这里成立,寿光县第一个农民协会也是在这里建立,因此被誉为寿光革命的摇篮。几经搬迁,学校1946年在这里建成,并更名为植庭学校。
⑥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渤海革命老区红色教育基地
近年来,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积极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开展红色教育,致力于“铸造一所不是党校的党校,打造一处不是军校的军校”,红色办学成绩斐然。学校红色办学经验在全国3次、全省6次会议上作介绍,办学成果20次登上“学习强国”平台,荣获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省技工教育先进集体等21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是全国所有职业院校中唯一一家AAA红色教育景区学校,党史教育创新做法《打造“红色校园,培育“红色少年”》被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创新案例进行推广。(共青团山东省委供稿)
责任编辑:孙晔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