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接涂门街,南至中山中路,泉州这条500米古巷,藏着不被发现的另一面…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这条传闻中曾因卖胭脂

如今还有多少人记得?












说起北接涂门街的胭脂巷,如今有多少人了解呢?从元代时称“燕支里”到清朝时期改名“胭脂巷”,这条小巷的背后,有着各种广为流传的故事。



菠萝所了解的,就有2种说法。一种说法称,元朝时期有大批蒙古人民居住于此,为纪念其祖先发源地——燕支山,便把这个地方取名为燕支。


也有另一个说法,明代时苏姓望族居住于此,建有宗祠,宗祠内有三口古井,有传说宗祠内水井中的水是粉红色的。


另外一种传说称水井深,水是白色的,但从井口朝下看,整口井都是红色的,所以称“胭脂井”,“胭脂巷”也因此得名。












尽管传闻中曾经闻名,但抵不过时代的发展,这片地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逐渐没落。若问起附近的居民,大多数只是摇头,只能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听出对这里的感叹嘘唏...



道路一侧的商铺有的关门、有的招租,只有些做外卖的小店还坚挺地开着。


有些店门头的招牌已经发白褪色,只能依稀看到从前的模样,却也仿佛在菠萝驻足观看的时候提醒着,从前它们也曾辉煌过。



菠萝仔细看看,在树边纳凉、匆匆而过的行人,卖瓜果的移动摊贩,都是有点上年纪的“老人”。想要在这条街上寻找一点年轻气息,好像确实有点困难。










从97年到现在,布料市场的风雨岁月也走过了25个年头。若你是第一次进入这片布料市场,定会为这里出售的百种乃至千种商品所吸引。


各种花色的毛线、纽扣、成品布...走在布料市场里,菠萝就像个探险家,时不时能开拓出神秘宝藏。







布料店里的阿姨迎着微弱的灯光,低头缝制着的少有的订单。在静静流转的时间里,菠萝只听能一点微微的踩动缝纫机发出的咯吱声响。



破旧的“穹顶”打下的光将两侧林立的布匹照得发黄。遗憾的是这个地方虽然承载了许多老泉州人买布裁衣的回忆,却也和胭脂巷一样,被人慢慢淡忘...



菠萝想,那时候在布料市场谋生的人心中定也充满了许多希望。只不过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熟客渐渐离开,往日热闹已然不在,不知如何随大流的商家也只能在内心挣扎中往复着从前的路。





但如果有人问起:“难道胭脂巷真的没啥好逛的了吗?” 菠萝还是想第一时间说个:“不,不是的。”



一条小巷即使冷清,也会有某种“奇妙的生态”在维持着这里的生息。



巷口的叶叔醋肉,巷中的胭脂巷灌汤包,巷尾的胭脂巷咸饭,还有其他在布料市场、在巷子中坚持着的小店...它们都在向我们证明:“尽管被时光淡忘,也依旧会在这里‘不卑不亢’...”





菠萝偶然从商户那里听说胭脂巷要改造的消息,不禁幻想着这里翻新的样子:水泥路会不会变成青板砖,小巷两侧的小店会不会焕然一新,这里的年轻气息会不会多一些...



但也不禁思考:人们总是在翘首美好的未来中,回首舍不得的过去。驻守小巷是,城市发展亦是。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江津地区(重庆38个区县民富实力:九龙坡区第3,永川领先江津,酉阳第37)
下一篇:以色列国(带你一次性搞懂世界历史——以色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