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廉子孝 青史留芳——东山县陈城镇湖塘村“孝子祠”的“孝德文化”
父
廉
子
孝
在东山县陈城镇湖塘村中,有一座建于明朝时期的“孝子祠”,是明万历年间湖塘村乡贤蔡保祯为缅怀其父蔡方平建造的。“孝子祠”门前广场左边立着一块“明旌孝子保祯蔡先生神道”石碑;门口两侧石柱上有一副醒目的对联:“廉光浙水名宦典范青史留芳,孝重闽山乡贤楷模世代弘扬”。
孝子祠”门前的“明旌孝子保祯蔡先生神道”的石碑
敢于担当 刚正不阿
“孝子祠”为何有如此影响力?这得从祠堂的主人——浙江省淳安县令蔡方平说起。《东山县志》记载:蔡方平,明嘉靖十一年出生于东山岛湖塘村。他虽然只是一个地方县令,但在当时却是朝野的著名人物,一生经历了诸多挫折,而这些经历都体现了他有胆识、正直清廉的高尚品德。
蔡方平学识渊博、品格高尚,可他的仕途却是曲折的。16岁时,蔡方平就成为潮州的秀才,可47岁时才参加贡生的选拔考试。在谒见考察选拔贡生的官员时,因为与对方政见不同,又不愿意苟同而激怒了对方,被认定“不得为官”。明万历十五年,已经56岁的蔡方平参加了吏部应选,却因得罪了负责选拔的官员,被认定“不得选用”。但也因为蔡方平的倔强和坚持主见,被当时的吏部尚书杨巍才发现,看到蔡方平所作的策论文章充满了个性,并且与他讨论时政,最终大加赏识,才破格授予他浙江省淳安县令的官职。
东山县陈城镇湖塘村“孝子祠”
一心为民 公正廉洁
蔡方平到淳安县上任时,正值当地大灾荒。蔡方平一面安抚百姓,一面请求知府准许他开仓放粮。但因开官仓事大,若不禀明皇上,可能有被杀头的风险,所以知府不同意。县主簿也几番劝告他置身事外,但蔡方平不顾上司的反对,开仓放粮救济老百姓。他还卖掉湖塘村自家大宅和一片良田,用来弥补救灾粮食的不足。他又督促老百姓及时播种,使万千百姓幸免于灾荒饿死。同时,他又视察监狱纠正冤案,深得百姓爱戴。
正当淳安县诸多难题逐步得到缓解,准备恢复生产和商贸时,东厂特务以蔡方平有笼络人心、图谋不轨之嫌报告朝廷,引发议论:“一个小小县令竟敢擅自开官仓、平冤狱,胆大妄为!”正当群臣激愤时,幸亏曾任淳安县令、时任南京右佥都御史的老忠臣海瑞为他说话:“淳安令冒险开仓,替皇上分忧,确保民心安定。另外,平冤狱上合天理,下合民心,何罪之有?”众官员面面相觑,蔡方平这才化险为夷。
淳安县古名清溪县,同僚感慨蔡方平清廉如水,故赠号“清溪”。后来朝廷为表彰他的清廉和突出政绩,赠匾“廉光浙水”。明万历十八年,蔡方平从淳安离任,他虽然只当了3年县令,但淳安百姓却为他建了蔡公祠世代朝拜。
孝子典范 “孝重闽山”
蔡方平“做官要清廉为民,做子要孝老爱幼”的言传身教,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儿子蔡保祯。蔡保祯一生扬善抑恶,对贪污枉法的官吏进行揭露抨击,又给清正廉洁、为民治沙造福的好官员立碑颂德。他力劝世人在世时要恭亲行孝;对于好人,在其死后也要追思颂德。
明万历戊申年,蔡方平因病逝世,享年77岁。蔡保祯在大帽山上为父亲建墓,并结庐于大帽山,为其父蓄发守孝3年。3年期满后,蔡保祯感到孝道未尽,遂又守了3年,以文章自娱,著《柳溪集》《孝纪十六卷》等,黄道周为《孝纪十六卷》作序,后被入编《四库全书》。蔡保祯又于万历甲寅年在村中建造“永慕堂”缅怀其父品德。明万历皇帝闻讯,赞道:“堪称孝子也。”下旨召蔡保祯进京面圣。当时,蔡保祯家中有个奴仆名叫余乔烈(东山西笼村人),为人忠厚、孝顺,对家中老母亲百般行孝,蔡保祯将余乔烈的孝德一起面奏。明崇祯十二年,崇祯皇帝钦封蔡保祯、余乔烈为“钦旌孝子”,“永慕堂”也因此被敕封为“孝子祠”。现大门上的对联:“父子主仆三登圣庙,士农工商一曲先型”,说的是“孝子祠”缅怀蔡方平、蔡保祯父子及奴仆余乔烈三人的功德。
物换星移。“孝子祠”由于年久失修,一度破烂不堪。2003年湖塘村村民捐资重建“孝子祠”,恢复了原貌,并收集整理了许多相关历史资料和实物。400多年来,湖塘村蔡氏族人受蔡方平父子的感召,始终秉持廉洁品德,倡导孝道文化,演绎出许多感人肺腑的孝德故事。湖塘村村委、村政府将孝廉因子融入校园文化、家风文化、乡土文化,广泛宣传孝廉理念,大力传播清风正气,孝廉文化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崇廉尚孝社会风尚日益浓厚。此外,湖塘村以老年协会为载体,每年年末在村里评选孝子、孝妇,让村里乡风民俗变得更好。
在湖塘村孝德文化公园,县文艺工作者表演潮剧《父廉子孝传千古》节目
近年来,“孝子祠”已成为漳州市有关部门和东山县孝廉文化教育基地,每年举行孝廉文化教育活动。其好故事被编为歌册、潮剧、芗剧等曲艺节目,并通过媒体广为传播。2019年4月上旬,漳州市纪委监委、漳州市妇联、漳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漳州人民广播电台等部门,与东山县委宣传部、文明办等有关部门联合,在湖塘村“孝子祠”举办大规模的“孝廉文化讲堂”活动,并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现场直播,让其“敬仰孝子品德,弘扬孝之大美,倡导孝敬新风,争做孝子典范”的“孝德文化”在漳州市各县(区)传承、弘扬。
-END-
来源:福建老年报
作者:谢汉杰
编辑:陈心海校对:丁琳审核:陈浩 裴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