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滨海新区,已度过最艰难的起步期,但仍面临三大难题
正如齐豫歌中所唱:每个人心里一亩一亩田,每个人心里一个一个梦。滨海新区无疑是茂名城市发展的梦田,未来吃粥还是吃饭就靠他了。1919年,伟人孙中山在那气势磅礴的《建国方略》中,就规划茂名港为“以容巨船”的中国沿海九大商港之一。今天,新区沿海的一片片滩涂正崛起一座座雄伟的化工装置。
但站在气势磅礴的化工装置下面,仍有思考和疑问在我脑中盘旋:第一,新区在一片滩涂上画最美的图画,肯定需要天量的资金投入去建众多基础设施,但新区会不会因为经济波动资金断裂而倒在光明到来的黎明前呢?事实上,滨海新区已度过最艰难的起步期,正步入快速成长期,茂名向海而兴已有底气。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新区“水、铁、公、管”综合交通体系已基本建成,预计2025年吞吐量可达6000-8000万吨,物流港效益逐步显现;重大项目建设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仅博贺电厂2022年的税收已达1.8亿元,目前投产、在建、谋划的一大批重大制造业项目已形成梯队,制造业当家的效益开始展现。
第二,东华能源从贸易转型制造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现在的装置PDH主要产品丙烯其实就是大路货,他们会止步于这个大路货吗?事实上,东华能源目前的优势的确在贸易,也就是以相对便宜的价格获得生产原料,这是去年全国一堆PDH装置亏损的情况下,东华能源依然能够实现微利的缘由。而技术创新确是东华能源的短板,为此他们提出了烯烃产业树的概念,在PDH装置产品基础上不断往下游延伸,并为此与霍尼韦尔合作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加强化工新材料的研发。创新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目前只能说:期待着他们的合作成果吧。
第三,新区建设的工农关系是普遍性难题,新区居民到底是滨海新区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还是旁观者奉献者呢?事实上,滨海新区正面临着建市以来最大规模的村庄搬迁安置工作,沙尾村,近4000人,涉及房屋数百栋,都是渔民出海打渔建起的“海鲜楼”,栋栋都是小高层,攻坚难度史无前例。可喜的是,目前东华能源一期项目防护距离内的房屋已征收,为项目投产创造了条件。还有,断头N年的连接新区与电城镇的环城东路即将打通,这不仅展现了这一届主政者的执行力,更重要的是让利于民,让新区居民成为新区发展的受益者共赢者。
(环城东路,标红处为新修通的)把这三个难题回答好、破解好,茂名滨海新区将与湛江东海岛一起,成为推动广东西翼强势崛起的两大引擎!
(来源网络综合,仅供参考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