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三创新”举措试行定时定点农村垃圾收集工作_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为切实提高农村地区垃圾分类工作水平,营造“新国门”宜居幸福生活氛围,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积极探索创新,拓深垃圾分类工作,试行定时定点农村垃圾收集工作。

一是创新联通机制,强化分类意识。

为确保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收集成效,榆垡镇组建工作专班,依据地理位置,由专班工作人员在34个行政村、9个社区与镇级部门之间,架好村(社区)镇反馈桥梁,确保镇级部门随时掌握各村(社区)动态,及时将问题向村(社区)、垃圾分类三方服务公司进行反馈,督促立行立改,见底清零,并定期回看整改成效。通过创新联通工作机制,同步实施“面对面”宣传、“点对点”分析、“手把手”指导,真正打开了群众的心门通道,唤醒群众“共”的意识, 凝聚“共”的力量,形成“治”的效果,在可知可控、精准分类上下功夫,把源头分类的意识建立在百姓主体的心中。

二是创新评比机制,强化制度执行。

城镇建设服务中心(环整)与村“两委”一道,探索创新“4 员+1代表”评比工作机制。“4员”:1名党员包5-7户,宣传指导村民垃圾正确分类和人居环境整治;1名村级垃圾分拣员、1名村内保洁员,每日2次定时定点收集垃圾,现场监督居民垃圾投放情况,记录厨余垃圾分出率,并对村民投放的垃圾分出情况进行评价记录,对村民的不规范投放进行教学指导改正;1名村务监督员,对村内垃圾分类、人居环境工作进行信息收集、公示评比。“1代表”:村民代表,负责对垃圾分类、人居环境评比工作进行监督。从而形成“党员包户+分拣员、保洁员检查、巡查+村务监管员公示评比+村民代表监督”的垃圾分类和人居环境评比工作机制。在此基础上,通过开设“垃圾分类积分兑换超市”,搭建起积分奖励机制,让广大村民收获“看得见、摸得着”的回报,参与垃圾分类和人居环境工作的积极性显著提高。

三是创新建议机制,强化工作提质。

由城镇建设服务中心(环整)牵头,组织村“两委”、垃圾分类三方服务公司、垃圾分拣员、村民志愿者等,成立工作推进小组,通过上门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总结村民反映的关于定时定点垃圾工作,在收集时间、桶站设置位置等方面的建议,为后续深入有效开展定时定点垃圾收集工作拓深基础数据。同时,推进小组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现场教学和定时定点垃圾收集制度告知工作,宣传生活垃圾分类常识、分类方法及定时定点投放要求,深度强化垃圾分类工作提质增效。

榆垡镇通过创新三项机制,试行定时定点农村垃圾收集工作,村庄垃圾分类水平登上了新的台阶,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情况有很大提升,越来越多的村、小区居民规范了投放,家庭厨余垃圾分出率达到24.03%。下一步,榆垡镇将进一步压实定时定点垃圾收集制度,不断提高镇域垃圾分类水平水平。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北崮山
下一篇:瓜拉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