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第一大港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福建别称“闽”,闽字最早出现在周朝。《周礼》上有“七闽”一词:“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国、都鄙、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清] 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周礼·职方氏·夏官司马》,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版。郑玄注:“闽为蛮之别种,而七乃周所服之国数也。”《周礼》所指的“七闽”,已包括现在福建的主要地区。《山海经》对“闽”的地理方位也有明确记载:“海内东南陬以西者,瓯居海中,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袁珂校注:《山海经》卷十《海内南经》。这里已初步勾勒出福建与海洋的关系——“闽在海中”。



  宋元时期,泉州港是闻名世界的大港,它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晋江入海口北岸。这里地处江海交汇之处,又有优良的港湾。从南朝时起,泉州港就有驶往海外的大船。隋唐时期,泉州港的海外贸易继续发展,并出现了“市井十洲人”“还珠入贡频”的繁荣景象。五代时,留从效据闽,发展海外贸易,将泉州城垣拓展,环城遍植刺桐树,因此泉州城又有“刺桐城”之称。宋元时期泉州港便以“刺桐港”之名而称誉世界。


泉州湾出土的宋代海船











元代的“东方第一大港”


















福州港和其他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港口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与福州进行海外贸易的国家远达印度,印度商人运来珍珠宝石,福州港的船只满载着大量食糖准备外销。元代的福州城环境优美,建筑精致,物产丰富,外国船舶众多,海外贸易发达。
  元代不少阿拉伯人、波斯人到福州经商或传教,他们死后就长眠在这块异乡的土地上。福州井边亭的元代圣人墓亭、清真寺的元代伊斯兰教徒墓石,都是他们行踪的记录。元代由福州港前往海外的商人和各种技术人员也不少,仅木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记载的就有福州南台桥人陈伯寿、陈孟千和莆田人俞良甫等。
  漳州的海外贸易活动也很兴盛。宋代在漳州设有“巡检”,负责招徕海商。蔡襄在《乞相渡沿海防备盗贼》奏折中说:“……漳州旧有黄淡头巡检一员,号为招舶,亦是夏间下海。”(蔡襄:《蔡忠惠公文集》卷17)设“黄淡头巡检”的目的在于夏间下海“招舶”,鼓励国内外船只到漳州贸易。
  漳州的海商也不少,有些海商还有自己的船只。北宋乐史的《太平寰宇记》记载漳州的特产有甲香、海舶、香药等(乐史:《太平寰宇记》卷102《江南路》)。可见当时的漳州有海船与海外贸易往来,贩运甲香、香药等舶来品。
  南宋以后,漳州的海外贸易继续发展,真德秀说过:“泉、漳一带,盗贼屏息,番船通行。”(真德秀:《泉州申枢密院乞推海盗赏状》,《真文忠公文集》卷8)当时的漳州也和泉州一样,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海外贸易事业日趋繁荣。



声明:本公众号转载其他媒体内容,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权利人通过后台留言及时告知,我们会尽快妥善处理。

来源|《福建海上丝绸之路(史纲卷)》福地炎黄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Royal Academy of Music – London.cn皇家音乐学院
下一篇:守护高原精灵 十年初心不变_生态_黑颈鹤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