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胜景点导游词选】
各位朋友,现在请跟随我去参观毛氏宗祠。位于边屯文化博物馆东南不远处的毛氏宗祠,属于永胜毛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历史上是程海凤羽毛家湾最为神圣的地方。这座宗祠原是明朝洪武年间毛太华驻地百户所,清朝康熙七年(1668年)由毛清二的第十一世孙、前所千总毛翼圣改建为毛氏宗祠,它比始建于1758年的韶山毛氏宗祠早建90年。
大家请看,路边这家人的大门头上,题写着“西河门第”四个大字。“西河”,是永胜与韶山毛氏家族的郡望。什么是“郡望”?《辞源》解释为“郡中显贵的姓氏”,意思是世代居住某郡被当地所仰望的世家大族。毛氏得姓始祖毛伯郑,最早居住在西河郡,就是今天的陕西省华县;战国时的毛遂、汉代的毛亨和晋代的毛宝,都是这一支毛氏的杰出代表。因此,永胜与韶山毛氏都以“西河”为郡望。
过去,一个村的同姓家族要建一座祠堂,较大的家族还要再建分支祠堂,而其中最大的一座总祠堂就称为宗祖祠堂,简称宗祠。宗祠、祠堂的主要作用,正如光绪年间韶山《重修宗祠碑》所说:“宗祠乃一族敬宗、收族、敦伦之所,应行修造壮丽,以光前德,以树家声。”这里所说的“敬宗”,就是礼敬祖宗;“收族”,就是收拢“宗族”;“敦伦”,就是促进教化。显然,宗祠应该是一个家族的标志性建筑。
大家请看,宗祠正殿门额悬匾“敦本堂”,这是云南永胜、湖南韶山毛氏家族统一用的堂号。堂号本意是厅堂、居室的名称,后来成为家族门户的代称。同姓族人为了祭祀供奉共同的祖先,在其宗祠、家庙的匾额上都题写堂名,因而堂号也含有祠堂名号的含义,是家族文化中用来弘扬祖德的符号标志。从堂号的功能上来说,还有教育族人、传承优良家风的作用。
堂号的命名方式有三种:一是以郡望为堂号,二是以先人德操、功业等命名,三是取材于吉祥之语、伦理纲常。郡望是高一级别的宗族寻根标志,堂号是比郡望低一级的宗族标志。“敦本堂”是永胜和韶山毛氏家族都用的堂号。它揭示了兴建毛氏宗祠的目的,在于敦促后人不忘根本,在于勉励子孙积极向上。
各位朋友,永胜与韶山毛氏宗祠正殿中堂,都有巨匾高悬“聪听彝训”四个大字。此语出自《书经·酒诰》“聪听祖考之彝训”,意思是清楚明白地听取尊长对后辈的教诲、训诫。清朝人张莲海藏有“留示孙辈联”:聪听祖考彝训,深知稼穑艰难。先前说过,宗祠是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请看永胜毛氏宗祠“敦本堂”正中,供奉着永胜与韶山毛氏共同始祖毛太华的牌位,其左右供奉着永胜毛氏一世祖毛清二、毛清三的牌位,前面安放永胜毛氏历代祖宗神主牌位。
大家请看,毛清三的牌位上刻有毛母“刷只”儒人字样。据丽江他留文化发展公司段崇武解释,“刷只”在他留语中是“二姑娘”的意思,而且云南少数民族仅他留语有此含义。这种“夷娘汉老子”式的民族融合,既是血缘的融合,也必然伴随着文化的融合。永胜毛氏文化和他留文化,是云南边屯文化的突出代表。
各位朋友,在美丽富庶的程海湖畔,毛太华始终秉承着“聪听彝训”的谆谆教导,恪守中华毛氏“脱颖而出”的进取之心、“注经世业”的好学精神、“捧檄家声”的孝敬之德、“诗书继世”的崇文之风、“洁廉世望”的优良品行、“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把毛氏家族的优良家风不断发扬光大。
历五百余年之奋斗,毛氏家族不仅开发了一方热土,而且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毛氏文化。毛氏家族从自己的奋斗史上得出这样的结论:天下无难为之事,性能不囿于难为之见,不生其畏难之心,……故有为之才,一生为人之所难为,而行若无事。”这与毛泽东主席后来的名言“天下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是何其相似啊!
如今,韶山市委政府和永胜县委政府,签订了兄弟友好市县协议,开展了相互往来活动。永胜县实施了程海毛家湾文化旅游生态示范村,以及凤羽“美丽乡村”建设等项目。村旁建有宽阔的边屯大道连接交通干线,村里粉刷了富于古韵的墙体彩绘,村中创办了永胜县毛氏文化讲习所、程海镇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凤羽毛家湾焕然一新。村民除种葡萄、龙眼等水果外,还种植了上千亩绿色蔬菜,特色产业发展前景看好。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程海凤羽毛家湾将会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永胜边屯文化博物馆向韶山毛氏赴永胜省亲团赠送《边屯文选》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