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小哼
转载授权(文末留言,或添加微信/手机号:17717324202)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对吃的追求造就了不少“上市神话”。不仅有火锅见长的海底捞,也有擅长酸菜鱼的九毛九。
不仅于此,继3月在港交所提交IPO申请、进程停滞大半年后,近期达美乐中国公司“达势股份”终于更新招股书。作为达美乐披萨国内特许经营商,达势股份的招股书揭露了“披萨大王”达美乐在中国的最新运营情况。
从营收来看,2019-2021年达势股份的收入分别为804亿元、1609亿元,同比增长1882亿元、271亿元和05px;">“身不由己”的达势股份
2010年,达美乐中国也就是达势股份,收购了达美乐比萨在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及浙江的总特许经营商,在2017年续签了总特许经营协议,将版图扩大至整个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初步协议期为10年。
根据招股书,作为“达美乐”特许经营商,达势股份每年需向品牌公司缴纳授权相关费用。门店经营和维护开支中,特许权费占据首位,占比在44%-48左右。2019年到2022年上半年的金额分别为3950万元、5070万元、15px;">一块野心勃勃的“披萨”
不过,达势股份对中国市场的未来抱有很大的信心。
“我们相信,广阔的全国性门店网络对我们日后的成功及竞争力至关重要。”招股书中透露出了达美乐中国接下来的战略野心。
中国的披萨市场仍在增长。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2021年,中国披萨市场规模为364亿元,预期到2026年将增长一倍并达到人民币689亿元。
此外,目前中国每百万人仅有94/284%,尊宝比萨为64%。截至2021年,必胜客、尊宝比萨、达美乐的门店数量分别约2590家、2150家、468家。
不过,达美乐中国在招股书中表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公司门店数为508家,计划于2022年开业120家门店,现已有79家门店正式营业,余下41家门店已签订租约及开始装修及准备工作。颇有奋力追赶的味道。
达美乐中国这么努力的开店,当然不止是为了争一口气。
规模效应下,特许经营费和材料成本占比收缩,员工成本持续偏高。
随着门店加速扩张,公司特许经营费和门店特许经营费占比持续下降, 从2019年的47%;材料成本占比也从2018年的274%。
聚焦达美乐中国,外卖也是其“专长”,撑起营收大块头。2019年-2022年上半年,外卖渠道收入为522亿元、1150亿元,占总收入比约75%。
但是,着重线上板块、追求的30分钟必达,也让达美乐承担着较高的人力成本,配送相关成本的居高不下尤为扎眼。
据招股书,达美乐的披萨有大量的外卖订单,需要外卖骑手进行配送,但骑手团队分为两种类型:其一为专职骑手,其二为外包骑手。
专职骑手在招股书中有详细的员工人数披露信息:“截至2019年、2020年及2021年12月31日以及2022年6月30日,我们分别约有3500位、4300位、5000位及6500位骑手。所有该等骑手均为专职骑手,即轮班至我们时仅为我们门店送餐。”
换言之,到了今年上半年,达美乐有6500位专职骑手。
6500名骑手并不是全部,此外,截至2022年6月底,达美乐中国全职员工3199人,兼职员工9705人,后者多为骑手及店员。
招股书称:2019年、2020年、2021年及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达美乐聘用外包骑手产生的员工薪酬开支分别为人民币2360万元、人民币3140万元、人民币4630万元及人民币2030万元。
换言之,外包骑手的薪酬总数逐年提高,我们可以从订单数量找到答案。上述对应的报告期内,外包骑手合共完成200万、270万、410万及190万笔外卖订单。
以此来看,达美乐中国员工成本高企在情理之中。2021年,公司员工薪酬开支766%。
越多的门店意味着越多的订单和配送员,这只是体量扩张的一个显性成本,为支持全国性门店网络,公司还需市场调研、技术研发、品牌推广及营销、人员培训、建设中央厨房等等,诸多隐忧成本也是不小开支。
达美乐中国坦言,因多数新店开业时间少于3年,都不足以实现现金投资回报。
此外,在注重食品安全的监管背景下,连锁餐饮表现更加出色。
中国连锁餐饮拥有更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供应链,能够确保所供应食品质量统一。在注重食品安全的监管环境下,规模更大、食品安全和质量标准更高的连锁餐饮将比独立餐饮表现更好。
毫无疑问,在消费者追求便捷美味安全的当下,达美乐中国乘上了一股东风,如何在保持品牌力与迅速扩张的同时完成亏损向盈利的转变,是无论如何都逃避不了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