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马湖简介 骆马湖地址 骆马湖攻略→MAIGOO百科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基本介绍

骆马湖是江苏省四大湖泊之一。历史上骆马湖又名乐马湖、洛马湖、马乐湖。《宋史·高宗本纪》载:“绍兴五年(1135)四月金将度淮,屯宿迁县骆马湖。”《淮安府志》载“旧作落马,受沂蒙诸上之水汇为巨浸。”骆是“乐”与“落”的同音,取古代大金兵曾在此屯扎得名。

地跨宿迁、新沂两市结合部。湖区北起堰头村圩堤,南至扬河滩(宿迁市)闸口,直线长27公里余:西连中运河,东临马陵山南蘼--嶂山岭,平均宽13公里,总面积375平方公里。因采砂,目前骆马湖南湖平均水深5米,北湖平均水深30米,库容量为9亿立方米。《邳州志》对骆马湖的形成记载:”川莫于河,侵莫于沂,而河,故泗道也,自泗夺河徒沂不南往、运既开,齐鲁诸水挟以东南莒、武、沂一时截断。堤闸繁多,而启闭之务殷,东障西塞而川脉乱矣”。明代后期万历年间黄患对泗运压抑和蹂躏愈演愈烈,为保障漕运,明采取避黄开 之举,自河开挖后,运北沂武诸水由于失去了泗通道,被迫寻找出路,由于自然条件,最后壅于今新沂市境西南部低洼地带。因东去有嶂山岭阻塞,就把原有的周湖、柳湖、黄墩湖、屿头湖等几个小湖连成一体,形成了骆马湖。

景点景观

骆马湖四周的一座座巨大水利工程,雄伟壮观。嶂山闸屹立骆马湖畔,共36孔,全长429米,最大排洪量8000-10000立方米/秒,为国家一级水工建筑物,江苏省大型水闸之一。皂河抽水站位于骆马湖西大堤,是国家特大水利工程,出水口通人骆马湖,进水口接连邳洪河,在皂河闸下接转中运河,为国家南水北调第六梯级工程。水泵直径6米,两辆五吨载重汽车能在泵内对开,单泵流量每秒100立方米,两台泵同时启动开足,每天可抽排水2亿多立方米。黄砂、石英砂、陶瓷土是骆马湖及周边的主要优质矿藏。湖东岸白马涧出产的优质石英砂总储量在5亿吨以上。从晓店至井头的60平方公里内,蕴藏着质优量丰的陶瓷土,它是生产高品位陶瓷墙地板砖、硫璃瓦、陶瓷器具、陶瓷工艺品的理想原料,总储量在20亿吨以上。

地理环境

形成演变

湖泊形成

骆马湖属于构造型湖泊。骆马湖的原始基底是个地堑式的陷落盆地,有两组以上的断裂构造穿过湖盆,湖东贯穿南北的是郯庐深大断裂,历史上活动频繁,发生过几次灾害性大地震;湖西还有一组南北向的断裂构造。所以骆马湖的湖盆为典型的构造洼地,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南泛夺淮,加之沂河与中运河的行洪,使原始湖盆淤积为一个浅洼地。

水系演变

泗水是这个水系主要的河流,发源于山东新泰太平顶,原来是循今南四湖流路进入江苏,经徐州、宿迁、泗阳到淮阴市入淮河,是淮河下游较大的支流。沂水发源于山东沂蒙山区的沂源县,向南经郯城县,在睢宁县古邳镇汇入泗水,是泗水主要支流。沭水亦发源于沂蒙山区的沂水县,与沂水平行南流,过郯城在宿迁县汇入泗水再入淮河。南宋建炎二年(1128),黄河南徙夺徐州以下泗水和淮阴以下淮河干流入海,由于河床淤高,清咸丰五年(1855)黄河北徙后,形成今日所见废黄河,使泗、沂、沭诸河失去入淮通道,泗水逐渐潴积为今日的南四湖,并以中运河为泄水尾闾。沂水则潴水为骆马湖,还经常泛滥于废黄河以北、骆马湖以东广大地区。建国后,经过整治,沂、沭二河方有了各自入海的河道,即新沂河及新沭河。新沂河自山东流入江苏后,除部分来水经华沂闸过窑湾入中运河外,主要来自华沂闸经新辟的新沂河入骆马湖,出嶂山闸,经沭阳、燕尾港,由灌河口入海。江苏境内沂河全长190公里。

主要支流

沂河源于山东省沂源县鲁山,南流经沂水、沂南、临沂、郯城,于邳县齐村入江苏境,在新沂县苗圩入骆马湖,全长333公里(江苏境内4518万平方公里。上游为丘陵山区,临沂以下渐入平原,洪水期峰高量大,枯水期经常断流。沂河过临沂,东岸彭家道口有分沂入沭水道向东南分水入沭河,西岸江风口有邳苍分洪道向西南分水入中运河。沂河入邳县后,南流至华沂,东岸有白马河汇入。华沂以下分为两支,西支为老沂河,在窑湾入中运河,现上端堵断,不再分泄洪水,并改道入骆马湖,长23公里,集水面积198平方公里;东支为1949年人工开挖的新沂河,穿陇海铁路南下,于苗圩附近注入骆马湖,后改称沂河。

骆马湖是1949年导沂工程中确定为临时蓄洪水库。50年代初建成的骆马湖南堤、皂河节制闸及杨河滩闸,通称“一线控制”。1958年6月建成的宿迁闸及六塘河闸,筑二线大堤,形成宿迁大控制,通称“二线控制”。自此骆马湖形成常年防洪蓄水库,湖底一般高程19米,正常蓄水位23米,一线控制水面积375平方公里,库容9亿立方米,设计防洪水位232万平方公里。下游分别从嶂山闸泄洪入新沂河,从皂河闸和宿迁闸泄洪入中运河。50年代还有杨河滩闸泄洪入总六塘河,60年代杨河滩闸改为灌溉送水闸,不再泄洪。

新沂河是建国初期沂沭泗水系下游人工开挖的主要排洪通道,从华沂经骆马湖至海口,长186公里。其中嶂山以下146公里,起自骆马湖嶂山闸,沿新沂、宿迁县(今宿豫县)界东行,穿沭阳县境,沿灌云、灌南县界至燕尾港入海。承担的排洪流域面积,包括区间汇水的7000多平方公里,总共近6万平方公里。除嶂山闸下6公里为切岭开挖外,全线修筑南北大堤,束水漫滩行洪,沭阳以西堤距1100~1300米,沭阳以东堤距1300~3300米。沭阳以上南岸有山东河、路北河、柴沂河等支流汇入,北岸有总沭河、新开河汇入,至沭阳城西,南会淮沭河,沭阳以下与盐河相交。

中运河水系属泗水、运河水系(包括泗水、南四湖和中运河水系),南四湖汇集泗水、汶河以西、黄河与废黄河之间的洪水,由韩庄闸出韩庄运河,进入江苏境内,称中运河。以后再汇邳苍地区及西部邳睢铜地区来水,南入骆马湖。中运河出骆马湖东南流至淮阴县杨庄,与二河相会。

中运河是在明、清两代开挖的泇河和中河基础上拓浚改建而成。自邳县黄楼村进入江苏,折向东南经泇口、滩上、运河镇,至新沂二湾入骆马湖,为中运河上段,长55公里(省界至民便河口),承泄南四湖和邳苍地区来水,集水面积31公里(民便河口至二河口),是骆马湖桃汛和分洪出路之一,又是淮、沂水系的连接点,最大行洪流量1000立方米每秒。中运河全长1796公里;堤顶超高2~29公里扩至3.3公里;设计泄水量6000立方米/秒。是沂河下游排洪入海河道。

历史沿革

骆马湖,在明代以前,只是沂水入泗潴于直河口以东、泗水以北、马陵山西侧的一片洼地上,形成四个互不相连的小湖,属典型的地壳运动的构造湖。位居中间的叫大江湖,西北部的叫禺头湖,东北部的叫埝头湖,南部的叫骆马湖,入湖河流集中在西北侧,以沂水为主。黄河侵泗夺淮以后,泗水河床逐渐淤高。至明代后期,原入泗水的沂水严重受阻,被迫滞潴于此,致使4个小湖连成一片,统称骆马湖。清朝及其以前,沭水西支曾会沂入骆马湖。泗水在徐州以北形成南4湖,洪水亦下注骆马湖,从而使骆马湖水域逐渐扩大,成为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15至20公里的大型湖泊。从明清到建国初期,骆马湖还是滞洪的过水湖。共和国成立后,导沂工程为解决沂沭泗流域的洪水出路,将骆马湖建成临时水库,汛期盛水,汛后种麦。1958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并报国家水利部批准,将骆马湖改为常年蓄水库,汛后蓄水兴利。从此,骆马湖勃发生机,谱写新的篇章。它成了防御沂、泗洪水,确保下游数百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屏障,也成了这个地方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资源宝地。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行走天涯唯美句子锦集90句
下一篇:广州到徐州(两千里路云和月,从广州到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