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众多的皇家庙宇里,历代帝王庙是一个极为独特的地方:这里是明、清两朝祭祀 三皇五帝、历代帝王及名臣的地方。在这里,既能学习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史,又能近距离地欣赏古代建筑与庭院。
中国的封建历史里,自古就有祭祀三皇五帝等古代贤君的传统,这个实践,也伴随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进,及至清代时期,发展至“巅峰”,集大成于这所历代帝王庙。
历代帝王庙,也称帝王庙,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131号,始建于明嘉靖十年(1531年)始建,其原址为保安寺,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建,清雍正七年(1729年)重修。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 。
历代帝王庙是个群体建筑,单体建筑30余座。坐北朝南,中轴线上的几座建筑有影壁、庙门、景德门、景德崇圣殿、祭器库,正殿两侧有四座御碑亭和东西配殿。
在帝王庙庙门对面路南保存着一座东西长3235米,高约56米,进深五檩96米,进深七檩144米,进深七檩1453米。
父子碑
碑阳为雍正十一年(1753)《历代帝王庙碑》碑文,满汉合文,
碑阴为乾隆五十年(1785)《历代帝王庙礼成述事》碑文,汉文。
正东御碑亭建于清乾隆年间,重檐歇山顶,海水江崖石雕地面,
正东御碑亭
亭内立乾隆五十年(1785)《祭历代帝王庙礼成记》碑,通高783米。
无字碑
景德门向北,是历代帝王庙里最大的一个院落。院落正中,是历代帝王庙的主体建筑景德崇圣殿,其意是“敬仰德政,崇尚圣贤”。它的建筑,无论在形制上,还是在柱、梁、瓦、彩画等各对象上,都显示皇家建筑的尊贵与气派,属最高规制。只有宫殿、陵寝和皇家御准的建筑才能使用这种形制。
景德崇圣殿
景德崇圣殿处于布局的中心位置。该殿是重檐庑殿式建筑,和故宫的太和殿是一个级别。大殿高21米,面阔九间,进深五间,标志“九五之尊”的帝王礼制。每个由宽深两个方向的4根柱子包围的空间叫做一间。间,不是尺度概念,它是建筑平面上的最低单位,建筑物大小就依间的大小和多寡而定。从商代遗址和汉代明器来看,中国早期建筑的开间大多为偶数,正中间必定是柱子,人只能从一侧进出。于是,后来逐渐改为单数。九间是等级最高的。
景德崇圣殿
正殿建在高大的台基上,殿前有月台。东、西、南三个方向有石护栏。台基南面三出陛,中有御路。大殿前石阶中有云纹石雕、上下曾列鼎炉各四。
月台。
鼎炉
它的柱子由60根楠木组成,它的彩画是金龙和玺。殿内悬有乾隆帝的御联和匾。匾上有“报功观德”4个字。
“报功观德
景德崇圣殿铺设的是专门为皇家烧制的地砖,也就是俗称的“金砖”。金砖给人光润如玉、踩上去不滑不涩的感觉,其颗粒细腻、质地密实。这次修缮用的“金砖”是在当年苏州的“御窑”定制的,其选料、烧制、加工均有严格的工序,铺设前还要经过桐油浸泡、表面打磨等处理。
大殿中共分七龛供奉了188位中国历代帝王的牌位,位居正中一龛的是伏羲、黄帝、炎帝的牌位,左右分列的六龛中,供奉了五帝和夏商两周、强汉盛唐、五代十国、金宋元明等历朝历代的185位帝王牌位。
三皇(伏羲、神农、轩辕)
三皇,一说为历史时期,即“三皇时代”(公元前?年-公元前3077年),又意为人物合称,原始意义上的三皇是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后增补原始社会时期的三个杰出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即燧人、伏羲、神农(即炎帝)作为“三皇”。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五帝:五帝时代的五位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因其伟大,被后世追尊为帝。指的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夏、商
夏14王,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夏王禹,亦称大禹,姒姓,受舜的禅让而继位,夏的奠基者。
商26王,约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商王汤,商朝建立者,亦称成汤。
周
周(包括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东周,约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2年)32王。周武王,姬姓,名发,文王子。伐纣灭商,建立周王朝。
汉-南北朝
两汉(约公元前206年——220年),三国(220年-265年),东晋(317年-420年),南北朝(420年-589年)40帝
两汉18帝,三国蜀1帝,东晋7帝,南朝宋3帝,齐1帝,北魏8帝,陈2帝。
唐-辽
唐(618年-907年)、五代(907年-960年)、辽(907年-1125年)、宋(960年-1279年)38帝
唐16帝,辽6帝,后唐1帝,后周1帝,宋14帝
金、元、明
金(1115年-1234年)、元(1271年-1368年)、明(1368年-1644年)30帝
金6帝、元11帝、明13帝
景德崇圣殿的北侧为祭器库。祭器库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单眼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存放祭祀物品场所。2003年复建。
祭器库
祭器库
中国历史上共有460多位帝王,涵盖上古时代的三皇五帝、夏商周时代的王和秦汉至明清时代的皇帝,庙中择优入祀188位,其中既有华夏—汉民族帝王,也有北方民族和不同民族血统的帝王。乾隆还就此帝王谱系提出“中华统绪,不绝如线”的断言。它是中国古建筑宝库中的精品,更是吸引海内外华人祭祖炎黄、颂扬先贤、增强历史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文化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