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云霓织锦绣 ——袁晓岑先生的写意花鸟之路_绘画_云南_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原标题:七彩云霓织锦绣 ——袁晓岑先生的写意花鸟之路

中华书画家:袁晓岑先生的写意花鸟之路刊载作品赏析

高天流云,红土气象。云南向来以多姿多彩的地理风貌和丰富的人文奇景以及多样化的南国生灵而成为祖国南陲的一颗明珠。山峦连绵、村村寨寨,形态万千的云山秀水与异彩纷呈的风物民情,还有生物多样性的动植物不仅为云南本土的书画家们提供着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同时也深深地吸引着海内外优秀的艺术家们前来采风体验。浓墨重彩云之南,强烈的艺术个性和本土化的艺术韵味,在当代画坛尽显神奇魅力与时代风采。20世纪中后期,许多画家都先后到云南采风以获得特别的审美体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条件使得根植于云南的本土画家有着超乎寻常的创作灵感和热情,袁晓岑先生可谓是这时期中的魁首。

一、林泉烟霞之启蒙

1915年,袁晓岑出生在贵州省普定县一个偏僻的山村独家村,其父袁树功支撑的小家也有房屋数间、薄田数顷,自耕自食,自给自足。半耕半读之家的袁晓岑童年便在这烟云氤氲、山林幽深的环境中度过,“山花野卉四时不绝,飞禽走兽出没其间”, 大自然的优美、朴实在他心中种下了艺术的种子,他时而用木炭画鸟兽,时而用黏土捏牛马,自得其乐,宛如身在童话世界一般。1924年,九岁的袁晓岑入普定县沙家马场小学读书,用功读书之余,勤练书法与绘画,时而画出一些图案特别的窗心纸,受到同学的欢迎和老师的表扬,这时艺术的种子已经在渐渐萌芽。1930年,袁晓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贵阳省立师范学校,老师给予他充分的肯定和极高的评价:“侃侃而谈,举重若轻,非操之有素,曷克臻此。”

正规的学习环境培养了袁晓岑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各科成绩优异,袁晓岑得以将全部课余时间都投入到绘画中。这时他省吃俭用买来了海派巨擘任熏与任颐的画册,朝夕临摹不怠,渐渐发现绘画需从传统入手,遂又购入《芥子园画谱》,从线条、造型慢慢临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自学中亦悟出绘画理论的重要性,便着力研究传统绘画理论,以南齐谢赫《古画品录》中“六法”为准绳,朔古及今,奠定了深厚的传统底蕴。在这时期,贵阳有一裱画店,名“选文斋”。袁晓岑常常跑去观画,渐渐地与主人熟识,便从店中借出当时诸多名家原作,潜心临习,画艺精进不少。一些临摹中的佳品,便无偿送给了裱画店,遂与选文斋主结成了忘年交。每逢假日,斋主便邀袁晓岑雅聚,畅游名山古寺,遍览名士牌匾、题壁诗书,袁晓岑对前贤笔墨强而记之,乃至可以流畅背诵,这便是袁晓岑先生根植于文艺土壤之第一锄。

二、蛰伏的艺术之蝉

1935年,袁晓岑升入昆华高中学习,机缘巧合下得到一些岭南画派的画片,了解到“二高一陈”(高奇峰、高剑父、陈树人)的绘画风格,被岭南画派那种融贯中西,追求新意的画风所吸引,遂改学高氏兄弟,开始注重西洋写生技巧,对传统绘画技法去芜存菁,画风为之一变,折页因此成为袁先生私淑岭南滥觞的开始。1938年,袁晓岑首次在昆明举办了个人画展,展出作品百余件,竟销售一空,受到书画前辈及社会名流赞许,崭露头角,这颗深埋在袁晓岑心中的艺术种子终于开出了耀眼的花朵。

1939年,抗日战争已经爆发,时局动荡,北方大部分土地遭到蹂躏,沉浸在血与火之中。诸所大学纷纷南迁,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均迁至昆明,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当时作为云南最高学府的云南大学也从省立改为国立,对外聘请了大批能人名士。大量的知识分子精英汇集,使得昆明一时成为文化教育中心。此时的袁晓岑矢志终生从事美术事业,并深知文学修养对美术的重要性,遂考入云南大学文史系进一步学习,以卖画供自己上学。这时的美育体系以革新为主,抛弃传统绘画中的糟粕,吸收西方绘画所长,务求绘画所表现之精神能发挥救国图强的作用。袁晓岑深谙其中道理,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摒弃了不顾对象、因袭临摹的糟粕,着重写实,以形写神,对清代所谓正统派之“四王”的画加以抨击,对岭南派绘画十分推崇,走出了一条抒发性灵,中西结合的道路。此时,反法西斯斗争进入持续阶段,社会各界人士纷纷站出来以各种形式参与到抗日战争中。袁晓岑与一群热衷于艺术的年青人成立了一个艺术团体——谷风画社,成员有熊秉明、刘文清、孙福熙、周霖、邵芳等等,他们组织了一次劳军画展,以卖画所得捐钱抗日。后又组织了一次义展,所得筹款为弥勒县造了一座大桥。两次展览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功,而谷风画社成员后来大多成为了云南近代美术行业中的领军人物。

1942年春,徐悲鸿出访印度、新加坡之后,经缅甸来到云南。在保山办了画展后来到昆明,经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的安排,住进了云南大学的映秋院。袁晓岑对徐悲鸿仰慕已久,经时任云南大学校长的熊庆来引荐,登门拜访了徐悲鸿先生。悲鸿先生对袁晓岑一见如故,平易近人的悲鸿先生使得袁晓岑消除了矜持,两人很快就美术问题展开了讨论。徐悲鸿教导袁晓岑要多画速写,多对实物写生,注意轮廓线条与光影的关系,还将自己的速写本借与袁晓岑拿回家慢慢琢磨。袁晓岑也拿出自己捏的小雕塑向悲鸿先生请教,徐悲鸿赞扬之余向袁晓岑介绍了罗丹、蓬蓬、鲁德等法国雕塑家,讨论了西法写生与艺术理论,袁晓岑获益良多,坚定了自己的艺术之路。从那以后,徐悲鸿的住所就成了袁晓岑最向往的地方,只要有合适的机会他就去拜访,聆听教诲,和悲鸿先生一起出外写生。一次,徐悲鸿做客袁晓岑家,看了袁晓岑画的孔雀后说:“自古以来画孔雀的人不多,你既能以造化为师,加上又有云南那么好的条件,只要坚持钻研,锲而不舍,将来会独树一帜,必然成功。” 先生的这句话深深刻在袁晓岑心底,成为了袁晓岑坚持探索孔雀画法不懈之动力。

1942年夏,袁晓岑刚从大学毕业便收到了父亲病逝的噩耗,他悲痛万分,决定去昭通与大哥汇合后一同回贵州老家安葬父亲。这时袁晓岑大名早已经传遍了家乡,一路上求画的人络绎不绝,同时也见到了一些故友,悲喜交集。为了凑足安葬父亲的钱,袁晓岑在贵阳和安顺各开办了一次画展,最后谢绝了安顺女子师范学校校长的职务,于1943年春回到了昆明,潜心于他所钟爱的艺术之林,创作了一批难得的雕塑作品。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走上了中学的讲台,在昆华中学、艺术师范学校和龙渊中学当了美术教员,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提高自我,度过了解放前夕那一段艰难的岁月。

三、为艺术而鸣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袁晓岑振奋精神,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行列之中。1951年,袁晓岑参加土改工作队,到楚雄彝族自治州一个彝汉杂居的山区工作三个月,期间创作出了表现劳动者喜悦之情的《分到羊了》雕塑,不久又从民族学院扫盲班得到灵感,创作出《母女学文化》著名雕塑作品。1952年,袁晓岑国画《孔雀》和《小鸭》入选“全国第一届国画展览”,成为云南唯一入选全国美展的画家。其后,袁晓岑的作品多次入选国展,大批国画及雕塑受到重要刊物登载,袁晓岑的名字也在全国响了起来。后来,在著名画家华君武的介绍下,袁晓岑被中国美术家协会吸收为会员,成为了新中国第一批专业画家。

1938年,袁晓岑为抗日筹款作画

1953年,袁晓岑随边疆工作队到边疆深入生活,与傣族老乡同吃、同住、同劳动,这成为了袁晓岑绘画风格转变的一大关捩。那时期,袁晓岑时见孔雀三五成群,出没于林际草坪之上,闪烁与薄雾晨纱之间,他猛然悟得野生孔雀与豢养孔雀之不同,习得大自然中孔雀的野逸、苍茫之趣,画风由工笔趋于写意,以期气韵生动,笔墨潇洒,形成了袁晓岑写意孔雀的自我面貌。同时边疆民族质朴热情的生活体验也给袁晓岑的雕塑艺术带来了全新的灵感,为将来的创作基垫了深厚的情感内蕴。1958年,袁晓岑受邀完成北京民族文化宫中的民族大团结浮雕,强大的创作热情与灵感从袁晓岑的心里迸发而出,将多种民族有机的组织在一个画面中,和谐美好,团结友爱,这也是文艺工作者保持劳动本色的表现。1964年5月,中国美术家协会与云南分会联合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袁晓岑个人雕塑作品展览”,展出了42件雕塑作品。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一个个人雕塑展览,其意义非同一般,先生心中种下的艺术之种可谓已经硕果累累了。

“十年浩劫”轰轰烈烈,可谓乌云漫漫,在这场“浩劫”中,袁晓岑雕塑作品悉数被毁,艺术生涯也受到了重创。乌云散去后,蛰伏了二十个春秋的《袁晓岑雕塑选集》终于在1983年底问世,为袁老的作品留下了宝贵的资料。袁晓岑感慨万千于书卷端题诗道:“一生几见廿回春,劫后残灰幸见痕。岁月无情今老矣,心余力乏作泥人。”

1985年,袁晓岑在瑞士苏黎世举办画展

然先生艺术之心未泯,于1977年受邀赴京在颐和园藻鉴堂、北京为中国驻国外的各使馆作画,同受邀请的还有李可染、吴作人、黄永玉、黄胄、唐云、谢稚柳、陆俨少、亚明、宋文治等等一批著名的画家,众人还曾于春节期间饭后作画纪念,如此雅聚使人精神焕发、抒情畅意,袁晓岑再一次畅游于艺术海洋中,创作的泉源汩汩,心中的激流涌现,之后佳作不断。1979年创作的《森林孔雀》参加了日本举办的“近代世界美术展览”,1984年国画《版纳林泉》、雕塑《牦牛》参加了“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被评为优秀作品,后被中国美术馆购藏,同年创作的《白鹤》和《孔雀》两幅大型国画作品亦被人民大会堂所收藏。1985年应瑞士苏黎世邀请赴该市开展文化交流,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后被苏黎世政府和瑞士国家银行购藏。次年又赴美进行文化交流,经著名雕塑家乔治·兰丁引荐,加入了美国雕塑家协会,成为了该协会第一位中国会员。

1988年,袁晓岑与黎雄才合作《松英飞瀑图》

1986年12月袁晓岑于云南艺术学院退休,时年71岁。退休后,袁老并未放下对艺术的追求,仍然躬耕于这片他热爱的艺术之林。他动员全家上下齐力将历年所作雕塑精品浇筑成铜,此后作品不断,展览访问不绝。1999年,先生创作的四米高《金沙水暖》雕塑竖立在了丽江石鼓镇的长江第一湾边,这里是当年红军巧渡金沙江的地方,雕塑的美感与主题有机的交融在一起,是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作品。同年,’99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在云南举行,袁晓岑受邀创作了三米高的《孔雀》雕塑,矗立在博览会的云南园中,一对孔雀翘首呼应,和谐美满,仿佛彰显着先生圆满的人生与孜孜不倦的艺术追求。

90岁的袁晓岑作画

2008年6月9日晚,袁晓岑与世长辞,享年93岁。先生一生获得的荣誉并没有使他自满和懈怠,在艺术的道路上依然耕耘不断,留下的作品延续了他永恒的艺术生命,袁先生精深的艺术造诣,不断追求的艺术理想不仅为20世纪中国小写意花鸟创作留下了丰厚艺术财产,并不断启发后人,在云南高原精耕细作让高原的生灵绽放出更为夺目的光彩。

作者简介:

李明(云南省博物馆 馆员)

杨瑾(云南省文史研究馆文献研究院艺术处主任)

袁晓岑部分经典名作欣赏

君来访书画苑主陈勇与袁晓岑先生合影

? 内容出自转载,我们致力于精彩内容推送,转载仅作观点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专业书画艺术品投资20年,长期收售:郎森、袁晓岑、王晋元、周霖、尚文、姚钟华、周善甫、刘自鸣、廖新学、尚丁、缪嘉惠、刘傳辉,吴稀龄、张烈、袁嘉谷、陈荣昌、周善甫、担当、李承基、杨毓兰、段瑾、刘明、陶薰、赵鹤龄、赵鹤清、李云峰、王铮、李馨奇、钱南园、李仰亭、张文林、钱允湘、张再谨、杨应选、苏万钟、袁昶、孙清士、孙清彦、吴治华、段永源、孙铸、杨琛、李荣封、温聿新、萧士英、方正阳、中峰、过峰、朱昂、赵士麟、孙髯翁、阚祯兆、杨升庵 等云南书画。

地址:中国云南省昆明市华山南路116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阿联酋迪拜(阿联酋迪拜“严打”乞讨行为)
下一篇:长治美食(长治旅游,这13道传统特色美食不容错过,让你品味山西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