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日期:2022-08-10 16:42:21 稿源:
在万安县档案馆内,保存着一份非常珍贵的档案——万安水电站建设档案。尽管时光在其身上刻画了岁月的印痕,纸张有些发黄,斑驳,无声的躺在那里,又似乎在不停地向人们诉说着昔日风风雨雨的往事。档案记载着她的前世,也在昭示着她的来生。<?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office:office" />
章水、贡水在赣州城下汇合成为赣江。赣江自赣州至万安段暗礁众多,有十八处险滩。赣江水资源丰富,可一旦洪水泛滥,沿江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就会遭到损失。为征服赣江,化害为利,造福人类,自上个世纪初叶,许多志士仁人开始考虑改造赣江。
1927年前后,江西水利工程人员开始进行赣江十八滩的水文地质调查。1928年正式成立江西省水利局后,该局多次提出了在赣州至万安赣江段进行凿滩的规划。1936年,江西省水利局根据实地考察,绘出了实测赣州至万安赣江水段地形图。1940年,江西省建设厅、江西省水利局派出人员深入到赣州至万安赣江水段进行建设万安水电站工程的实地测量。同年6月,江西省水利局提出的长篇《赣江十八滩凿滩工作初步计划》中,明确提出:“如能于十八滩礁治标工程之后,继续施治本渠化工程比降较大之处逐段建筑船闸拦河大坝,抬高低水位,增加航行船载轮重在二百公吨以上,同时利用抬高水头发电,以为本省发展重工业之原动力则福利无穷。”这是目前发现的在赣江十八滩实即万安水段修筑拦江大坝,建设水电站的最早设想。1945年下半年,江西省水利局正式提出《江西省域安水利工程》计划,明确水电站建在赣县、万安之间万安境内的峡谷地段。抗战胜利后不久,蒋介石挑起了全面内战,使得在赣江十八滩上筑坝建水电站的计划落空。
解放后不久,党和政府就把“根治赣江,化水害为水利”,建设万安水电站这一宏伟计划提上了议事日程。1956年8月,在江西省航运公司经理姜上飞亲自指导下,开始了赣江十八滩炸礁疏河的整治工程。在这个基础上,利用赣江水建电站发电的计划又提了出来。1956年,中共江西省委决定兴建万安水电站,刘俊秀担任万安水电站工程指挥部总指挥。1956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简称长办)第三勘探队来到万安,在万安县城南进行了地质勘探工作。是年冬,长办在赣江流域查勘选点的基础上,提出《赣江流域综合利用水利开发查勘报告》,把万安水利枢纽作为开发赣江的第一梯级,初步选定万安坝区,接着就展开对坝区地形、地质的勘测工作。1958年1月,长办三勘队选定万安水电站大坝坝址为土桥头,并对此进行重点勘探设计,提出《赣江流域水利资源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在大跃进热潮的推动下,这年6月,江西省人民委员会提出了万安水利枢纽设计任务书,委托长办进行设计,要求在1958年冬工程开工。长办即调整工作计划,组织力量边勘测边设计,工作相当紧张。但大跃进形势逼人,江西省人民委员会又将万安水电站工程施工时间提前了,这就出现了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局面。
1958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十七周年的大庆日子里,万安县城举行了群情激昂、声势浩大的万安水电站工程开工典礼,拉开了万安水电站建设的序幕。同时,从吉安、吉水、安福、遂川、永新、万安、赣县、南康等八县调集民工9000余人开上工地,万安水电站建设掀起了高潮。
1958年9月27日至10月2日,江西省人民委员会在南昌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长办提交的《万安水利枢纽初步设计要点报告》。不久,万安水利枢纽工程列入了苏联对华援助的国家重点项目,万安水利枢纽改由苏联专家进行设计,万安水电站坝址仍在城南的土桥头。为了加快建设步伐,大批建设设施和器材从水、陆两路运进万安工地。
电站坝区工地的石华山下和惶恐滩头,日夜响彻震耳欲聋的开山取石的炮声,工程技术人员和众多民工穿梭于赣江两侧工地,万安电站建设呈现一派轰轰烈烈的景象。当时的目标是力争1960年电站建成发电,大家都在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快马加鞭。为了使苏联专家工作安心,生活方便,万安水力发电工程局拨出专款,在万安城南文明古塔侧的山坡树荫下建造了一幢高规格的“专家楼”。考虑到水电站在建设和今后管理机构人员多,万安县委、县政府决定让出老县城给水电站,在五丰公社(现为芙蓉镇)五里亭的段家村新建一座县城。为了争分夺秒如期建成,全县从各公社抽调泥工、木工、杂工350多人日夜赶班,建设万安新城。同时,全县性的库区移民也开始展开。县委决定从淹没区的武术公社迁出100户,沿江公社迁出50户,良口公社迁出100户,涧田公社迁出50户,全县第一期移民共计300户,约1400人,分别迁往本县的韶口、百嘉、潞田等公社安置落户。当时是行动战斗化,由迁出公社干部带队,统一安排移民生活,统一组织生产,住房由接收公社社员腾出,处处闪烁着“国家利益第一”的奉献精神。
1960年上半年,国家批准万安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开工。坝区两侧工地土石方开挖基础工程已初具规模,水电部副部长李葆华来万安水电站工地视察,同意在当年汛期过后,开始第一期围堰施工。为实现这一计划,5月,万安水力发电工程局编制了《万安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组织设计》,6月,经水电部水电建设总局审查同意。7月份,长办也提出了《第一期围堰及施工导流工程技术施工设计》,万安水电工程局即作好一切准备,开始组织左岸第一期围堰施工的战斗。
正当千军万马大战惶恐滩头,上下游围堰堆石体刚露水面之时,苏联片面撕毁合同,从中国撤走全部专家,加上国家出现经济困难,国务院决定“缩短基建战线”,水电部只好宣布万安水电站围堰停工,整个工程缓建。
这一搁就是十多年。十多年来,那些曾经为万安水电站建设付出辛勤汗水的专家、机构仍然不忘旧情,一直牵挂着万安水电站。1971年,根据中共江西省委和水电部的指示,万安水利枢纽勘测设计工作移交江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负责。由于自1956年以来,这项工程一直是长办负责勘测设计的,因此,江西省提出,并经水电部同意,仍请长办参与这项工作。当年7月,水电部领导张文碧和“长办”主任林一山亲自到万安水电站工地现场视察,支持兴建万安水电站。9月,江西省水利水电设计院、长办进驻万安水电站工地开展复工设计。11月,中央在长江中下游规划座谈会纪要中提出“根据国家的可能条件综合治理重要支流,‘四五’、‘五五’期间兴建赣江万安等水电站。”1972年8月,江西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在长办的配合下,编报了《赣江万安水利枢纽复工设计报告》,正式向水电部提出了万安水电站工程的复工意见。这个报告得到中共江西省委的支持。1973年7月27日至8月18日,中共江西省委副书记刘俊秀和水电部水电规划设计院院长兰梅,主持召开了有全国水电系统42个单位参加的、在庐山及万安工地召开的万安水利枢纽复工设计现场审查会议。9月,中共江西省委常委会听取了复工审查会议的汇报。讨论同意将《万安水利枢纽复工设计审查意见》报国家计委和水电部审批。但当时政治运动频繁,“四人帮”又在大批所谓“唯生产力论”,搞什么“反击右倾翻案风”等,国务院及有关部委的工作,受到严重干扰,对万安水利枢纽复工的审查报告的审定难以顺利进行,《意见》被搁置了起来。1976年8月,江西省水电设计院编报《万安水利枢纽复工设计补充报告后几个问题的补充说明》,水电部规划设计管理局也派出工作组来万安水电站现场考察。就在粉碎“四人帮”不久的1976年10月26日,水电部向国家建委报告了《对江西万安水利枢纽复工设计意见》,并抄报国家计委和江西省革命委员会,基本同意了江西省委的审查意见和报告,确定万安水电站装机五台共50万千瓦,水库库容172亿元。1977年8月29日,水电部再次向国家计委提出万安水电站复工兴建,并建议列入1978年国家建设计划,争取在第六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发电的报告。1978年2月21日,国家计委《关于同意建设万安水电站的复文》中,正式下达了万安水电站的复工计划,并提出装机规模为四台10万千瓦机组,同时还可增设一台10万千瓦的机组以备用。
万安水电站终于被批准再次上马。1978年春,江西省革委会和国家水电部再次委托长办承担万安水利枢纽的设计任务,并成立了江西省万安水电站工程指挥部,刘俊秀任总指挥。在这同时,水电部第十四工程局已开赴万安水电站建设工地,进行先期准备工作,其挖沙工程船队已在赣江边上的苏溪村建立起机械化料场。5月1日,全国重点建设项目——万安水电站工程建设正式宣告开工,万安县城南的惶恐滩头再次热闹起来了。
从石华山、鸡毛山到五里亭,以及万安县城周围的赣江两岸,陆续建起了简易房和工棚,一条条水泥公路也先后修建起来了,庞大的“奔驰”汽车来往穿梭,开山取石的炮声此起彼伏。为了使工程建设顺利进行,江西省人民政府成立了万安水电站筹备处。由于大坝筑起后将有大批村庄被淹,因此,江西省人民政府还于1980年2月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万安水利枢纽工程移民问题的报告》。正当万安水电站建设开始进入高潮的时候,1980年,国家建设再次面临困难,不得不压缩一批建设项目。万安水利枢纽工程也因移民量大,国家投资不足等原因,列入了缓建项目。这一消息立即引起了江西省委和省政府以及正在施工中的00639部队的重视。省委书记刘俊秀等老同志,深知万安水电站的建设在开发江西老革命根据地、振兴江西经济这盘棋上具有的重要意义,多次带领有关部门的同志,找国务院、国家计委、电力部等有关领导同志,要求不缓建万安水电站,多次给有关领导同志写信,力争万安水电站续建。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也一再向中央和国务院请求万安水电站复工;00639部队也边继续施工,边通过基建工程兵部队向有关单位提出意见。这些意见引起了国务院、国家计委和电力部领导的重视。为了对万安水电工程建设有个准确的评估,电力部部长钱正英、李鹏先后都亲自来到了万安水电站建设工地视察,广泛听取了设计和施工单位的汇报和意见,认为万安水利枢纽确实已经具备了上马建设的条件,该项工程不应该停建。
1980年汛期过后,电站建设者们奋战右岸围堰工地。渐渐地,一条苍龙横卧到滔滔江中了。右岸围堰大坝就要合龙了。专程从北京赶来的基建工程兵水电指挥部主任贺毅、参谋长崔军,和江西省人民政府顾问方谦等领导,亲临现场指挥。1981年3月电力工业部部长李鹏来万安,视察了万安水电站沙石料场和电站建设工地,听取了万安水利枢纽设计、施工单位的工作汇报,李鹏部长表示:万安枢纽具备上马条件,工程不应该停。1981年7月,国家计委给电力部、江西省计委发出了《关于同意万安水电站复工的复函》,建设工地又沸腾起来了,至第四季度起进行了河床纵向混凝土围堰的修建。1983年上半年混凝土纵向围堰浇出水面以上;年底船闸开挖任务基本完成;1984年1月大坝纵向围堰全线完成;1984年汛后右岸第一期上下游围堰正式下河修建;6月挖除左岸临时围堰形成左航道;1984年11月3日8时12分开始截流, 17时20分,龙口终于合上,右岸围堰截流成功!喜讯传到北京,国务院代总理李鹏发来了电报,表示热烈祝贺。此期间,万安等地库区移民正在紧张进行,大批移民为了支援国家重点建设工程,也为了造福子孙后代,离开了祖辈久居的热土,举家搬迁到新的地区,重建家园。
水电站右岸围堰截流后,施工部队抓紧施工,清除围堰内土方,为大坝坝身的浇筑和船闸的修建进行基础准备。1985年2月,屹立赣江中流的万安水电站右岸围堰竣工,不久即遇到漫卷而来的赣江洪峰的袭击,但这座横卧赣江右河床的长308米、高20米、填筑土石5225米,这座门宽175米,两扇门叶总重4432万吨,固结灌浆362万米。
1990年5月5日,江西省副省长蒋祝平在万安主持电站建设现场会议,为万安水电站即将下闸蓄水作准备。5月7日零时30分,一号10万千瓦发电机组重500吨的水涡轮整体吊装就位。7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为万安水电站施工部队挥毫题词:“开发赣江,为革命老区人民造福”。8月24日8时26分,万安水电站开始下闸蓄水。到月底,万安水电站库区水位达825pt; FONT-FAMILY: 宋体; COLOR: rgb(0,0,0); mso-spacerun: 'yes'; mso-font-kerning: 15pt; FONT-FAMILY: 宋体; COLOR: rgb(0,0,0); mso-spacerun: 'yes'; mso-font-kerning: 15pt; FONT-FAMILY: 宋体; COLOR: rgb(0,0,0); mso-spacerun: 'yes'; mso-font-kerning: 15pt; FONT-FAMILY: 宋体; COLOR: rgb(0,0,0); mso-spacerun: 'yes'; mso-font-kerning: 1.0000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