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飞针引绮彩”,石库门溢出浓浓年味儿“匠心筑梦——新苏作的历史记忆”展览在中共一大纪念馆专题展厅开幕
盘金绣作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气势夺目。 本报记者 袁婧摄
盘金绣作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气势夺目。 本报记者 袁婧摄
大红织锦为底,金丝捻线绣制而成——踏进中共一大会址的石库门展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盘金绣作品气势夺目。这是源自国家级非遗项目苏绣的一种精巧工艺,以针代笔、以线代墨,细腻的金线按照字迹笔画盘旋而走。
壬寅岁末之际,“匠心筑梦——新苏作的历史记忆”展览昨天在中共一大纪念馆专题展厅开幕。展览共分为“飞针引绮彩”“玲珑夺天工”“匠心记华年”三部分,包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内的50余件经典苏作手工艺品,梳理了百年苏作文脉。除了采用非遗工艺的近20件织绣作品,还有近20件苏工雕刻作品,以及桃花坞木版年画、剪纸等,展示苏作技艺对日常生活的渗透和影响。
“其中,众多展品突出反映了党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党中央重大决策、各领域重大标志性事件等,从不同层面展示精神谱系、人文价值和中国力量。”策展人、中共一大纪念馆陈列研究部助理馆员李晓玲介绍。
譬如,巴掌大梧桐叶上的“开国大典”,通过“画”和“烙”的手工技艺,在树叶上重现开国大典中“功臣号”坦克接受检阅的一刻。
展览还特意遴选了过年主题展品,并设置了新年打卡场景。展厅二楼中心柜的一件玉雕作品名为“过年”,手工匠人采用天然翡翠,以圆雕、浅浮雕、镂雕等技法制作,活灵活现地呈现出孩童拱手作揖拜年的情景;名为“春暖花开”的桃花坞木版年画,通过强烈的色彩对比,营造出喜庆祥和的春节气氛。
除了年味展品之外,展览通过走马灯、大红春联、苏式家具等场景,烘托出过年喜庆热闹的氛围,让观众在参观纪念馆的同时,品味过年趣味,也将美好祝福带回家。
李晓玲介绍,此次展览的展陈设计上,以明清古画和竹影青石为背景元素,营造出浓厚的人文氛围,细节上重视展示苏作技艺的精致典雅。展头通过电子屏滚动播放清代画家徐扬的《姑苏繁华图》,将观众拉回到苏作技艺最繁盛的年代。
“展览促成了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元素的内在交融、交相辉映。”主办方之一,苏州博物馆党总支书记、馆长谢晓婷说,为了更契合红色革命场馆的主题,展览更换了部分展品,将红色文化主题的文艺创作与江南文化的传承、海派文化的展示相结合,这条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实践路径,将更好推动红色、海派、江南文化融合发展。
近年来,中共一大纪念馆在促进长三角文博协同发展方面持续发力探索,伟大建党精神巡展走进长三角,馆际间交流日益频繁。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薛峰表示,长三角文化资源互补融通。新的一年,将继续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党史学习教育,推进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更好地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本次展览由中共一大纪念馆和苏州博物馆共同举办。(袁婧 王宛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