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记者汪险峰报道:辽宁丹东凤城市东汤镇素有“辽东温泉第一镇”的美誉,多年来,该镇政府依托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积极探索产业、医疗、危房改造等助推脱贫攻坚新路径,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全镇贫困村摘帽和贫困人口脱贫工作已全部完成,全镇居民正在小康路上奋力前行。
东汤镇位于凤城市东部,镇内贫困人口较多,其中房木村和戚家村还曾被列为省级贫困村。
为了彻底摘掉贫困帽,东汤镇党委、政府严格落实脱贫工作责任制,在与所辖9个行政村签订了脱贫责任书的同时,着重为两个省级贫困村特别派驻了工作组,抽调工作能力强、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担任成员,为完成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房木村和戚家村共有建档立卡户237户456人,镇党委、政府为使这些贫困户早日脱贫,多方出动,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在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房木村于2017年完成贫困村重点项目建设,将2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用于建设温室大棚,收益全部分配给建档立卡户,人均118元。戚家村于2018年投入专项扶贫资金20万元建冷棚12座1300延长米,每个贫困人口可收益269元。经过验收,这两个村已分别于2017年和2018年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为了加大扶贫效果、巩固脱贫成果,东汤镇党委、政府积极开展产业扶贫。2018年该镇集中使用专项扶贫资金43.67万元在东汤村了建设3栋245延长米的温室大棚发展温室软枣、泥猴桃产业,年收益率达到25%,贫困户人均受益700元。此外,该镇还将部分扶贫资金在经过仔细调研的基础上分别入股当地企业,收益率均达到了10%以上。
据东汤镇负责人介绍,东汤镇目前已经发展了板栗、柞蚕、软枣、猕猴桃、食用菌以及草莓、蓝莓等众多农业产业项目,且发展势头良好,再依托得天独厚的温泉资源,东汤镇居民的致富路将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