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林(「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从王延林和他的村卫生室,看山东基层卫生事业翻天覆地的变化)

内容头部广告位(手机)

齐鲁网7月21日讯村卫生室是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从“赤脚医生”到专业人才,从破旧的茅草屋到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基层卫生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的“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专栏,带您走近济宁泗水县老乡医王延林和他的村卫生室。

虽然已经退休两年多,王延林还是时不时到卫生室来转转。150平米的房间里,有中央空调、8张整洁的观察室病床、齐全的药品,这些物件,王延林年轻时完全不敢想象。

山东省泗水县中曲泗村退休乡医王延林说:“硬件升级了,方便群众看病了,没想到发展这么快。”

上世纪六十年代,依托村集体经济建设的农村卫生室开始出现,条件极其简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村卫生室也逐渐演变成个体经营。就在这一年,一直跟随祖父行医的王延林正式成为一名乡村医生。

王延林原来的老诊所,建筑面积才20多平米,王延林介绍:“这就是农村(行医)的三件套,背着出诊箱,拿着血压计、听诊器就给人看病。”

村民王延民告诉记者:“割麦子割到手了,刨到脚了,伤了以后就来诊治。”

然而光靠做乡医收入微薄,王延林就一边务农,一边出诊。同时,由于国家对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缺乏整体规划,导致村卫生室无序发展,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2003年非典爆发。

山东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田思胜告诉记者:“从这种危机当中,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暴露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保障和预防这一块出现了缺失,这就要求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向公益回归,由政府来进行加大投入。”

瞄准问题,山东把村卫生室细化管理和整顿提上日程。2008年,王延林的卫生室迎来了第一次扩建。

王延林告诉记者:“2008年的时候盖了这个90平方的,三室一房也分开了,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和药房,条件好了以后病号来的也多了。”

病号多了,底气也就有了。王延林把从济宁医学院毕业的儿子王祥泉叫回来,和他一起经营卫生室。2009年,新医改在全国推开,普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预防为主,同时严格取消药品加成。然而,这对于以药费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乡医来说,冲击不小。

王延林的儿子王祥泉告诉记者:“收入挺低,看着没有什么发展前途,外面打工挣钱比家里要多,所以就出去了。”

儿子选择放弃,而王延林选择了坚守。

王延林说:“干了这么多年,越干越熟了,和村老少爷们都有感情。”

就这样,凭着对乡亲们的一份真情,王延林咬牙坚持了下来。让他没想到的是,转机在党的十八大以后到来。2014年起,山东不断加大村卫生室资金补贴力度,提高乡医待遇,还有针对性地开展乡医培训,提升业务技能。

山东省泗水县卫健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周志生告诉记者:“逐步地引导乡医让他从以医疗作为收入来源的模式,转变成为群众提供健康服务,给乡医一部分补助,保证乡医有一个持续不断的收入水平。”

2015年,山东再发通知,完善乡村医生补偿措施和养老政策,干了一辈子乡医的王延林没有了后顾之忧。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2017年他再次将卫生室扩建到150平米,在外打工的儿子也重新回到村里。

王延林的儿子王祥泉说:“国家的扶持力度挺大,乡村医生的社会地位也越来越高,确实是农村离不开的一群人。我算是第四代了,不想把它荒废了,等考下证来,继续家里的事业。”

卫生室越来越忙。这两年, 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健康扶贫又成为他们的新任务。

山东省泗水县中曲泗村乡医杨建岗告诉记者:“主要是监测他们(贫困户)的血压和血糖,并且每年会有一次(免费)查体,主要就是慢病的健康管理。”

中曲泗村贫困户王学玲说:“大夫他们经常来,跟我说该吃什么药,我每天都依次吃,一天就六七块钱的药钱。”

如今,山东全省已有村卫生室53000多所。今年又启动了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引领提升工程,计划3年内至少创建450个省级、3000个市级、1万个县级示范标准卫生室,全面提升乡村卫生服务能力。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马立新表示:“村卫生室是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的网底,是服务百姓健康的第一联系点,通过实施这种大规模的示范引领工程,全面提升村卫生室软硬件实力,织密筑牢网底,更好发挥其健康守门人的作用。”

内容底部广告位(手机)
标签:

管理员
草根站长管理员

专注网站优化+网络营销,只做有思想的高价值网站,只提供有担当的营销服务!

上一篇:长乐站(长乐站)
下一篇:北京五棵松体育馆( 关于北京五棵松体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