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仅有283%;贡献税收525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500亿,增长1062亿美元,增长11%,占全市532%、全国391亿元,增长292%。这是成立仅有5年的深圳前海自贸片区为世人呈现的一份骄人业绩。
初冬时节,来自金城兰州的“一带一路”媒体采访团走进前海,零距离感受这个“特区中的特区”新时代的强劲脉动。
一组花海景观之中,一块高约21米的巨型黄蜡石上,“前海”两个大字卓然而立,仿佛在告诉人们这里在改革开放浪潮中的独特地位;放眼望去,远处一批建成和在建的气势磅礴的高楼鳞次栉比。
看到眼前的景象,很难想象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滩涂。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规划面积282平方公里)。其中,前海片区为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位于珠江口东岸,南头半岛西侧,由桂湾、前湾、妈湾三个区块组成;蛇口片区原为招商局集团蛇口工业区,位于深圳南头半岛东南部,与香港新界的元朗和流浮山隔海相望,是我国改革开放重要的发源地。
“前海概念”是2008年国家发改委会同广东省编制珠三角规划纲要(2008-2020)时提出的;2010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2012年7月,国务院批复《关于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开放有关政策》,支持前海实行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先行先试政策。2014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前海蛇口片区纳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2015年4月,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随后前海蛇口自贸片区正式挂牌运作。
2019年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在第十章“共建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中,用一个专节来阐述前海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定位、作用和要求,提出“优化提升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功能”。
前海被赋予一系列新使命:自由贸易试验区、深港合作区、“一带一路”支点,三大国家战略叠加;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近年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紧紧围绕‘打造最浓缩最精华的核心引擎’,作为‘特区中的特区’‘窗口中的窗口’,前海正飞速‘蝶变’,步入‘爆炸式增长’阶段,成为国内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质量最高的代表性区域之一。”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中,一个勇立改革创新潮头的“前海速度”画卷在媒体团面前展开。
2010年以来,国家先后赋予前海深港合作区及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多项重要使命,包括:自由贸易试验区、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保税港区、现代服务业示范区、社会主义法治示范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国家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一带一路”战略支点、世界服务贸易重要基地、国际性枢纽港、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验区、深港人才特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中国邮轮经济试验区、国际化城市新中心等。
近年来,深圳和前海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前海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坚持高标准改革
制度创新走在全国前列
积极推动投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开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法治建设、人才管理改革、体制机制和基层党的建设等八大板块制度创新。前海累计推出制度创新成果573项,在全国复制推广58项,在全省复制推广69项,在全市复制推广165项。中山大学评估结果显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制度创新指数连续两年在全国自贸片区中排名第一。
坚持高水平开放
深港合作步伐全面加快
相继出台实施《前海深港合作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关于支持港澳青年在前海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惠港政策。累计面向港企出让土地占比4325万家,注册资本147亿美元、占比873亿元,增长138%和73万家,注册资本累计达955亿美元;前海企业累计向“一带一路”沿线17个国家设立企业(机构)56家,中方协议投资额1513亿美元。前海,已成功吸引了世界的目光。
今天,一个有关春天的新故事正在前海续写;未来,一个世界级的新城市中心正在飞速崛起。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建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