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漾舟人不见,卧入武陵花”,是唐朝僧人法振,月夜游西塞山时所得的诗句。不知道什么原因,夜览岐山湖,我却想起了这两句并不著名的诗。其实,岐山湖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山,有的只是一座人工建造的假山,且不算雄伟,也不高拔。
但那僧人划着小船,不知不觉到了传说中的桃花源的景象,却真真切切地浮现在我的眼前。我不禁自问:那假山便是法震僧人的西塞山么?岐山湖便是美丽的桃花源么?哦,不敢断定。
抬头望,一轮弯月,正挂在楼阁的飞檐边上,恰是那种“弯弯月出挂城头”的美景。朦朦胧胧的夜幕里,似乎烟雾也起来了,有虫儿在鸣,有微微的风儿在流。走出娇小玲珑的广场,见到的便是白日里那怡人的荷塘。此时,荷们似乎还没有睡,依旧有馨香在暗暗地飘,嗅嗅,真的是张爱玲笔下的那种香草与美人的雅致吆,难道江南女子的情怀,只有在这恬淡、安然的夜里,才会真实地感染给北方的汉子们吗?
走进长廊,似乎依然能看清那些精美的彩画。这条五光十色的画廊,全长1300米,据说,是全国最长的水上文化长廊,有一万多幅以山水人物、花鸟虫鱼、历史风情入画的丹青妙作,当然,亦不乏行草篆隶等书法艺术精品,真谓洋洋大观,妙不可言!
似乎那位自称康熙妃子,写了《清风遗梦》的90后女大学生,也到过这里,她说,柳如烟站在长廊里,想太子和她的事……太子?哦,那么应该是清朝的故事了。如果说,北京颐和园长廊是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恢弘画卷,那么岐山湖长廊就应该是浓缩了邢台文明,乃至燕赵文化的宏图迷阵!其富丽堂皇之英姿使所有的观瞻者莫不顶礼膜拜!
据说,岐山湖风景区,原名“临城水库”,是一处很普通的水利工程。但一朝披砥砺,十载奉长廊,经过短短两三年的景观改造,一座集休闲、旅游、宗教文化为一体的宏大园林,已初具规模了。
抚廊柱南望,湖对岸有几处灯火依旧通明,渔民的身形在不断地出没于影影焯焯之中;近处的观音岛上,高大的观音尊像,在月色里依旧闪耀着威严与神圣的光,因为,这里的人们早就说了:菩萨是时时刻刻都在为岐山湖祈福纳祥的;白日里所见到的那些绿叶红花,现在,都隐匿在一片茫茫的魆影里了。林暗草惊风,是的 ,只有这些无声的生命,才是岐山湖魅力无穷的源泉!
王昌龄月下休闲的情怀,在于寻找曾经游历长廊的“屐”痕;而今,我夜踱长廊,却想到了白日里兰姑娘的那声惊叹:看,水!
果然,长廊的尽头,就是那片湖。水势迢迢,风生涟漪,自不必说了,只那橹篙画舫划过的尺水丈波,便似了“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的旧景,只不过,这“春水”在此时此刻里全被那“碧水”代替了呢。
夜晚的岐山湖是什么样子呢?
天空似乎笼着一层薄薄的雾,西斜的月也因此更加朦胧,几颗星星闪着微微的光,使人想到的仿佛是上天所眨的恤民的法眼。回望,夺人眼目的却是岐山湖宾馆温馨的灯影,值班的姑娘们还在走来走去地忙碌着,能看清她们白白的衣衫,哦,这些辛勤的孩子,使我想到了降落凡间的仙子,嗯,是这样的一种感觉。一片片亭台楼阁,在夜幕里,妆点出一派古典的豪华与威严,我知道,这才是财富与显赫的象征。岐山楼,在北半天剪出了一个空旷与辽远的轮廓,汪曾祺先生看到这样的景象,说,她们在讲述着一个亘古不变的梦的传奇!老爷子何故会有这样的情怀呢,看看天,看看地,忽然觉得他说得很对!便转身再次俯视那湖面,竟发现了一片墨绿的绸练,在微微的月光下平展展地铺开来。微风也起来了,有节奏的柔和的水声,像一支乐曲,轻轻地弹奏着,此时,你知道是谁在翩翩起舞吗?是波浪,像亭亭的舞女拖着裙幅,跳得那样柔,那样美……
岐山湖,防洪标准为2000年一遇洪水,迄今已向灌区供水7亿立方米,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水源。可以说,她不但灌溉了庄稼,而且像母亲一样,哺育着这片古老而又生机勃勃的土地。
夜深了,但我的思绪依然悠悠,依然踊跃……
文章来源:刘易生发布
转发:安启难